2009-01-25

[雅琳]W14_ 論文撰寫

[行動面]
   這堂課老師發了一資料,為同學解答論文撰寫的疑難,並請了三位同學來為大家分享統計他們過去寫論文的經驗。
[認知面]
   上課的時候老師發了紙本,上面寫的十幾條論文寫作方法,對自己其實都相   
   當有幫助。接下來老師解答了幾個同學過去在wiki上所提的問題。
1.找尋研究問題
(1)怎麼找問題:過去研究方法課堂上有提過。
(2)根據權威性文獻:權威的意思就是原點
1-根據引用文章次數。
2-找最原始的、建立這個思想架構的文章。
     但研究者的權威可能會被操弄,作研究的過程中不要盲從權威,如果一位引用權威卻跟自己的研究目標相互矛盾或缺乏關聯,這是研究者的大忌。作一個研究者應該有實是求是的精神。
     題外話,老提到了有三種性格的研究者 : 教室性格、管理者性格、研究者性格。學術圈有這三種研究者同時存在,雖然時有衝突,但彼此坐建設性的激盪才會對學術圈有所發展。
2.如何去篩選數量如此多的相關論文?
研究生的需要有很不錯的閱讀能力:
閱讀的四層次:瀏覽閱讀、分析閱讀、綜合閱讀(消化)--> 創新閱讀。
3.什麼是研究?
把從發現問題到回答問題的每個步驟都詳細的寫下來就是研究。要說明你怎麼發現?又要怎麼證明為什麼你說的是對的。好的研究者喜歡下意識識的製造問題。
同學分享研究心得:
這週請了三位同學分享他們的研究心得。每個研究類型都不同,得出答案的過程也很有趣。
比如易耿說到他用不同的顏色把每個國家作數位典藏不同的流程標示起來,發現原來台灣的流程少了最後一塊,這個結果真有如天外飛來一筆的有趣。請柏堯分享他作質化研究的經驗時,他也說自己會追根究底到極點,不得到答案前會一再追問。我覺得柏堯他不止是追問,也不會跟模糊的答案妥協,還能會千方百計找工具來更有效率的達到他的目的,跟這就是很棒的天生的研究者特質。
這三位同學的經驗分享讓我啟發很大。在這個時代很多資料其隨手可得,可是要追究下去、要能得出一個結果,要有別有洞天的發現,這真的要個別看研究者個別的敏銳跟毅力。
[感受面]
       在別的課程中也有其他老師提到,她認為像王永慶先生就是很棒的研究者。一個商人為什麼會是研究者?因為他會窮究問題找到答案為止。當了好一陣子研究生了,很駑鈍地發現只憑一腔好奇心,還有閱讀與寫作的能力並不足以作研究。從這些同學的經驗分享,我體認到敏銳開放的觀察力、追根究底要資料的毅力、還有持續對一件事投注氣力的恆心對研究者或許才是身為最重要的吧。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