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有關研究方法的基本名詞和概念

 

研究方法 問題集錦

第2集 

有關 研究方法的基本名詞和概念

  1. 問題:對於方法論這種抽象的哲學理論,理解有點困難,針對方法論,思考起來頗為抽象,是否可請老師再進一步或舉例說明。

答:方法論的目的,就是讓研究者能夠合理說明採用特定研究取向的理由。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還是驗證?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就要使用質性研究設計;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在驗證現象,則需採用量化研究設計,用統計的檢定方法來驗證研究假設的真偽。探索、驗證和批判是三個主要的研究取向。早期人類學家採用田野研究(我翻譯為實地研究field study),因為對於想要了解的現象,例如父系和母系社會現象等並不清楚,所以採用探索式研究,這是應用歸納法的邏輯;有具體的觀察結果之後,想要驗證觀察的結果是否有普遍的現象,就需要驗證,驗證是應用演繹法的邏輯。所以所謂哲學理論,乍聽起來似乎很遙遠,不容易接受,但是其實是歸納法和演繹法的應用而已。而所謂的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學派,應該是不衝突的,不同的研究問題,用合適的研究策略(取向),就對了。

  1. 問題:如何針對自己想的研究題目去決定研究方法?

答:需要先了解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還是驗證?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就要使用質性研究設計;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在驗證現象,則需採用量化研究設計,用統計的方法來驗證研究假設的真偽。

  1. 問題:何謂宏觀、中距、微觀理論?

答:在社會科學 中有許多理論的“層次”,包括(1) 鉅觀、宏觀、大、元理論側重社會結構、社會發展和社會問題,及其相互關係,例如,「工業化對老年人地位的影響」,或「性別和收入如何影響老年人的福祉」,不容易定義變量,也不容易發展測量的方法,難以驗證,通常作為發展相關知識的框架;(2)中程、中距、中階理論,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在《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1957年)中所推展,透過一系列的個別測試,來驗證其中的特定概念或關係;(3) 微觀理論,側重個人及其互動,例如「成年子女與其父母之間的關係」,或「消極態度對老年人的影響」,僅限於特定的現象或情況,關注個人和小團體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關注整個社會的大型結構、模式或衝突,微觀層面的理論也受到批評,因為關注老年人的所作所為,而不從社會條件和政策去解釋,不一定有解釋的力量。

微觀理論和宏觀理論都可以從三個角度之一出發,例如:

解釋性視角或觀點:例如相信社會世界是通過社會互動以持續的方式創造的,包括人如何在日常的基礎上相互聯繫?側重於微觀層面的現象觀察。

衝突視角涉及宏觀和某些微觀層面,例如貧困、健康差異、透過社會階層和性別,說明生活機會的原因。

微觀視角是研究社會中小規模結構和過程,例如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的解釋可以在個人層面或社會互動中找到。喬治·米德說,物體和事件本身沒有意義,是人們通過日常互動賦予他們意義,例如白髮是智慧的象徵…,人們給物件賦予意義,然後以這些意義為基礎,就像有些老年人拒絕佩戴助聽器或助行器,因為象徵衰敗和虛弱。

規範的觀點是說,規則和地位存在於社會中,以提供控制或社會秩序。社會秩序是生存的必要條件。這種觀點側重於宏觀層面。例如結構功能主義、角色理論、現代化理論和年齡分層等。

以下是國外的護理學院,研究方法課給學生做的練習:定義宏觀、中距和微觀護理理論

宏觀理論的例子可以在許多學科中找到。理論物理學家正在研究一個統一的大理論,該理論將調和電磁力與弱核力和強核力。在社會學上,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於1960年代提出的結構功能理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護理領域,1970年代和1980年代發展了許多宏觀的理論,試圖描述護理領域獨特的學科知識體系。宏觀護理理論的例子包括健康意識擴展理論和自我護理缺陷理論。質性研究人員使用一系列宏觀理論,從符號互動主義到一般系統理論。此外,在質性研究中,諸如馬克思主義和女權主義之類的明確規範的宏觀理論應用很普遍。

§  理解護理理論

§  專案目標:寫一篇兩頁(500字)的報告,區分護理任務概述中使用的關鍵理論概念,在此練習中,您將檢查護理理論巨觀、中距和微觀三種理論類型。

§  報告內容請包含以下項目

§  使用至少兩個學術來源,寫一篇兩頁(500字)的論文,回應以下主題:

§  定義宏觀、中距和微觀護理理論。

§  描述這三種護理理論中的每一種。

§  對於每一種類型的理論,以一個理論家及其理論為例。

§  解釋為什麼每個理論都適合您分配的類型。

§  你最有可能在實踐中使用哪種理論?解釋你的理由

§  請使用教師指定之引用格式

  1. 問題:現在的研究者大多以實證主義原則為主,批判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研究可能會有一些個人思想偏頗的地方,這些研究主題對現代人來說,是有參考價值的嗎?會不會有一些時代感,不符合現今社會風氣的趨勢呢?而我們又該如何解讀這些文章比較好呢?

答: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以物理物質為主,其穩定性相對比較高,適合驗證;社會除了有物質的存在,還由人心和社會群體組成,其變動程度很高、很快,適合用詮釋和批判取向;三種研究取向,都在幫助我們張開眼睛和耳朵,了解世界的現象。你的問題,不也就反映你看到每個研究都有其時空脈絡和架構,整體看,不會斷章取義,那就對了。

  1. 問題:何謂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

答:系統分析和系統流程是ADDIE(「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評鑑(evaluation)」),通常在開發之後,實施之前會有一個形成性評鑑。

  1. 問題:比較圖書館學,是否是將比較研究法應用於圖書館場域?國際與比較圖書館學,加上國際所謂為何?為何近期沒有相關研究出現呢?都比完了?資源不足(想研究的人不在圖書館內工作)?

答:對。不同國家之間的圖書館學比較。我想可能研究人口比較少,研究能量有限吧?

  1. 問題:碩士論文的可看性還有參考價值高嗎?怎麼樣瞭解何謂一篇好的論文?也不乏聽過許多碩士論文礙於時間跟種種因素,好的還是有但多數都寫的普普通通的這些言論,自己也看過一些論文內容前後重複率極高像在湊頁數。

答:論文的品質不一,因此學會評析和鑑賞的能力真是很重要。

  1. 問題:"經驗知識與套裝知識的矛盾。在效率至上的年代,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路上,試錯成本太高了。這二者該如何取長補短,實現新的發展?

答:經驗知識和套裝知識應該不是矛盾的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一個是經由系統習得,一個是親身體驗習得,如此可以融會貫通,不會米水分離,而可以熬成粥啦。

  1. 問題:如何定位自己的研究並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選擇的原則有:研究議題有重要性、研究方法有可行性、研究者對議題有熱情和興趣。至於研究方法的選擇,等學期結束的時候你一定可以告訴老師,就可以表示這學期研究方法學得不錯喔。

  1. 問題:研究主題的發想,第一步真的有點困難,需要先去找是否有相關文獻再訂定嗎?還是決定後再慢慢搜尋呢?

答:建議:1. 多閱讀、廣泛瀏覽;2. 記錄想法,找出自己的興趣和關心所在。

  1. 問題:希望能用實際論文搭配講義上的抽象理論進行講說

答:這個方法應該很實用,實際的論文和抽象的理論都是需要閱讀之後,兩者才會發生效果。所以課程進行都有配合實際研究論文的閱讀。


研究問題要如何形成?

  1. 問題:決定論文主題時,究竟是有很多文獻可以回顧的主題好?還是創新,沒有人做過的主題好?

答: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自己有興趣的題目最好,不論是有很多文獻回顧,或冷僻、或創新,沒有文獻可以回顧的,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對這個問題有熱情, ~~才能做下去呀。話說很多人的研究,是替別人做的,就沒有「決定論文主題」這個問題了。但是這個思考過程,應該是很重要的。

  1. 問題: 對於想要研究的問題,還無法聚焦,所以在查找相關文獻時不順利。

答:這個情形很正常,大家都是從無法聚焦慢慢聚焦的,繼續走就對了...keep walking...!

  1. 問題:應該要從研究題目相關開始做文獻探索,還是先從研究題目中想定義之主題或解釋名詞開始探究?

答:應該是不相衝突的,有時候是交替進行的。名詞定義不清楚,很難找到相關的文獻,可是有時候只有名詞定義,也很難決定是否為值得研究的議題,因此應該要交替查詢。

  1. 問題:在眾多研究方法中,該如何去判斷自己的研究主題適合哪一種研究方法?

答:如果是探索性的研究問題,就適合採用歸納法,也就是質性研究設計;如果是驗證性的研究問題,就適合採用演繹法,也就是量化研究設計。

  1. 問題:如何定義為好的研究問題?

答:好的研究問題包括議題重要、定義清楚等。如果沒有研究問題,不容易看出研究的焦點。一般而言,在研究目的中寫是研究的概念化,但是研究問題的研擬是一種提出操作化定義的過程,請多觀察思考和比較,這個過程可以找到研究的具體可以觀察的項目,使我們的思維更具體和聚焦。

  1. 問題:如何辨識好和不好的研究問題?

答:

好的研究問題

1.    問題可以被回答且題意明確

2.    具有結構性和注意與意措辭(能聚焦在研究和研究方法上)

3.    選擇研究方法與工具需注意研究的目標與正當性

不好的研究問題

1.    有價值判斷的用詞

2.    題目解答需要絕對的答案

3.    題目有暗示作用

  1. 問題:在書寫研究報告的過程中,如何判斷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或是「好問題」呢?

答:好的研究問題,最基本的就是研究者要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研究的議題是甚麼,那些問題已經有被解決了嗎?如果還沒有,研究議題有多重要?有新穎性嗎等?然後注意好的研究問題有以下特質:

1.    問題可以被回答且題意明確

2.    具有結構性,語意措辭能聚焦在研究和研究方法上

3.    有助於選擇研究方法與工具,能有正當性的解決研究目標

  1. 問題:是否一定要寫研究問題?

答:不寫也沒有關係,能清楚講出來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就可以。不過從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來說,姿勢準確還是重要的,理由如後:

研究問題是幫助研究者思考清楚和釐清方向的工具。例如我進一步思考你的案例,提出以下的研究問題:

1. 如何利用 LINE 聊天機器人(LINE Bot)技術,來取代以往傳統網頁查詢的態樣?[這個研究問題是要解決技術的問題]

2. LINE 聊天機器人(LINE Bot)技術能改善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提升使用者操作查詢系統的意願嗎?[這是使用者系統評鑑問題]

我就能: (a) 準確的規劃研究方法;(b) 準確的反映說的和做的是否有一致(說X工具可以改善Y,真的改善了嗎?)

  1. 問題:為什麼研究問題要列出來?

答:研究問題會指引研究者採用哪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特別是研究資料的收集。這個研究,實質要收集的資料會是甚麼呢?通常有研究問題,就會有具體的觀察項目,有具體的觀察項目,就能確定如何收集資料,研究比較容易進行,研究比較聚焦,研究目的和研究結果的對應情形會比較具體。


如何選擇研究方法?或相關理論?

  1. 問題:老師的投影片ppt 15提到研究議題加強文獻閱讀,找出相關理論,舉例:若研究中國高校圖書館對學科服務創新研究的議題,於閱讀文獻後,應如何確立相關的理論?

答:「閱讀文獻後,應如何確立相關的理論?」  這個問題,更準確的說,是否應該是「找到」和你的研究興趣有關的理論或模式,而不是「確立」?學科服務或創新研究的文獻中,要去閱讀和找到其中有沒有和你的研究方向有關的理論或模式,要靠文獻檢索。例如在「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用「大學圖書館」和「學科服務創新」檢索,可以找到這一篇 "以服務創新觀點探討大學圖書館推廣學科服務模式研究",其中是否可以找到相關理論,就要進去讀讀看。檢索結果如後,看起來該篇論文並未發展理論,僅是敘述型的研究,建議如果要找某個理論,就要在檢索的時候,關鍵詞加上理論兩字來試試看,中文如果沒有,或者可以試試看英文資料庫。

在「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可以找到該篇論文,先讀其摘要,就可以初步決定找到的文獻是否和自己的研究議題有關,是否有可能的理論:

本研究以提供學科服務逾10年之大學圖書館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以服務創新觀點探討大學圖書館推廣學科服務模式。本研究以個案研究進行,深度談訪大學圖書館中實際執行學科服務之組長與館員,並輔以相關文件蒐集資料。訪談對象經由大學圖書館推薦,服務年資從3年至27年不等。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結論如下:

一、 大學圖書館之所以推出學科服務,關鍵在於重視使用者需求,以及在高等教育環境改變挑戰下,意識到生存危機,懷抱高度自我期許與要求,想盡辦法以服務創新改變原有服務,以落實協助教學與研究任務。

二、 學科服務係以將學科資源傳遞至系所師生的過程。相較推廣活動,均為將圖書館資源傳遞予師生之過程;相異處在於是否整理學科資源,並區隔傳遞資源之對象。而在整體推廣的過程中,資源與人力限制、傳統教學行為主要挑戰,解決方法為採用替代人力之科技工具,並持續與系所深入聯結。

三、 因於校園中之角色與人數比例不同,學科館員與教師進行聯結之方式,以個別協助其教學與研究業務之資訊需求為主。與學生進行聯結之方式,以團體利用課程為主。其中以師生反應與圖書館積極程度有所落差為主要挑戰,解決方法在於先行調整服務供給,再發展其他聯結管道。

四、 受組織規模影響,目前僅一所大學圖書館針對學科服務進行組織調整及人員訓練方式。其挑戰在於學科館員教學技巧不足,以及多不具備學科知識,於進行利用指導過程常遇困難。解決方法為學科館員積極自我進修,以及尋求團隊協助。

五、 目前僅一所大學圖書館採用科技選項,其原因為受限於學科館員人力所致,過去發展不足,現今欲利用科技成為資源分類及服務延伸工具。其挑戰在於套裝系統之操作限制,解決方法在盡力學習與發展該系統優勢。

六、 大學圖書館建立學科服務及推廣特色之關鍵,在於依據校園教學與研究行為,靈活運用圖書館本身與外部資源,堅持於協助教學與研究之目標,擬定適合使用者需求之學科服務內容及推廣方式。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及未來相關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


  1. 問題:關於寫作中好的標題必須具備明確意義,不是狹隘的是非題,以及上一單元提到性與老化”,“死刑與種族歧視,這種只是一組變項而不是問題,所以是不好的研究問題。請問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是不是好的研究題目?

答:以“性與老化”,“死刑與種族歧視”而論,這四個概念中都沒有甚麼創造性知識的可能,也就是名詞中attribute都是我們知道的,死刑就是死或不死吧、種族歧視就是有或是沒有吧!其中還有研究的空間嗎?是要研究死刑和種族歧視有關嗎?作為論述題目可能不錯,但是作為社會科學研究題目,就太籠統,所以不是好的研究題目,用這個原則來看,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 兩個概念都不是固化的,因此就題目而言,其實還蠻有研究空間的,但是兩個值得研究的概念放在一起,究竟要研究什麼,仍然需要在研究問題中提出操作型定義會比較容易進行研究。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