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 量化資料蒐集_實驗研究

 

研究方法 問題集錦 

第7集

量化資料蒐集_實驗研究

臺灣師大圖資所

吳美美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問答錄>>  

1. 問題:在實驗法的語言與符號中,老師有提到:如果研究沒有「後測」,盡量不要用「前測」這個詞,因為前、後測應為相對應的,建議採用前導或前置研究,是這樣嗎?

答:老師認為:很多人將「前導研究」或「前置研究」稱為「前測」,那是錯誤的用法,因為前導或前置研究是pilot study,是正式研究之前的試溫研究,不合適稱為前測(pre-test),因為稱為前測,是要區別還有後測(post-test)。前、後測是實驗法的語言,但是前導研究或前置研究不是喔。

2. 問題:講義中提到,實驗研究法的局限是一次測試一個或少數假設,這樣會把知識弄得支離破碎,必須綜覽許多研究報告,才能綜合各種研究成果,所以實驗研究通常不會僅進行一次嗎?

答:不是這個意思,是說實驗法一次僅能檢驗局部,如同西醫,一次只能看一科,一個症狀。研究的規模要看經費和資源是否足夠。

3. 問題:關於實驗組及控制組,因為有些研究中會看到實驗組與對照組,因此想詢問控制組與對照組兩者的意思是相通的嗎?或者兩者的使用上有什麼樣的差異性?

答:控制組就是對照組,英文相同,中文翻譯不同。

4. 問題:如果想以真實驗設計探討某個教學法所產生的效果,又擔心進行隨機分派時可能會產生同質性高兩個組別(一組剛好都是能力好、一組弱),是不是用唐牧群老師提到的randomized block比較適合?

答:對。不過不明白為什麼 "進行隨機分派"還"可能會產生同質性高兩個組別(一組剛好都是能力好、一組弱)" ?

5. 問題:在PPTp.25,我認為選擇實驗設計(前、古典、準)應該放到控制實驗環境前面,因為選擇好要哪種實驗設計,才可以知道如何進行或進行的流程是如何,所以這時再來控制實驗環境我覺得比較合適,想請教老師的看法。

答:正確!控制/掌握了實驗環境,才能知道該實驗環境可以從事哪一種實驗設計。是否有實驗組和控制組,是否有前後測等。

 

6. 問題:當實驗中出現錯誤反應,進而影響實驗效度時,研究者是否會選擇重新設置實驗條件與變項,重來一遍?如果會,實驗者怎麼認知這些效度的控制程度?(例如:看有多少參與者/達到多少人數有錯誤反應的話就重來,或如果只有一位的話就去掉一個數據?)

答:如果出現錯誤反應,那這個實驗基本上是報廢或不可信的,是否要「重新實驗」需視個別情形。

7. 問題:針對講義中「實驗法支出常常超出預算」這點,我提出是否因為報廢實驗的情況而導致有超出預算的可能?

答:同意有很大部分應該是這個原因。

8. 問題:米爾格蘭的「服從研究」因違反道德論理準則,已經不適用於現今的研究。若是在自己研究中的文獻探討部分,是否應該避免納入這類違反道德準則的研究?還是只單單做為參考過去的研究所以沒關係呢?

答:這是好問題,究竟要不要納入違反研究倫理的研究文獻,可能是研究者自己的決定吧!也視不同的情況而定。研究和哲學一樣,有很多辯證。

9. 問題:我們假設教室內溫度的高低會影響學生的專心程度,那氣溫的高低是自變項,而開冷氣則是處遇,那處遇算是一種情境嗎?

答:是的,你可以說處遇(treatment)是一種加在實驗組的情境。

10.   問題:如何從每次的失敗經驗中,找對問題的核心?若無法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那即使重複幾千次實驗,也不會成功的,就像一碗牛肉麵不好吃,可能會一直想要換筷子或是換牛的品種,但是事實上問題應該是換一位廚師。遇到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答:你問到重點了!所以判斷能力很重要呀!

11.   問題:「M:實驗組與控制組符合基本相關特質」是什麼意思?

答:M指Matching,表示實驗組與控制組都符合基本相關特質,而這種一致(matching)可以減少由於選樣的偏差而產生的實驗誤差。也就是有隨機分派(matching)的意思。

12.   問題:研究案例當中有涉及交互作用的研究假設,不知道交互作用應該如何檢定,是否有特殊的方式來檢定交互作用?在唐牧群老師的演講影片中,學習到若研究假設涉及二或多個變項的交互作用,可採用factorial design,應是本單元課程中提到的多因子設計。"

答:是的。交互作用就是多因子設計。

13.   問題:實驗研究法介紹了三種實驗設計,其中提到古典實驗設計所得出的實驗結果最嚴謹,而準實驗設計及前實驗設計均有不足之處,所以在若以實驗結果來考量,想得出最有依據性的證明,做實驗研究中會選擇準實驗設計或前實驗設計,是考量實驗成本或是受限於實驗場域嗎?

答:"做實驗研究中會選擇準實驗設計或前實驗設計是考量實驗成本或是受限於實驗場域嗎?"對!太正確了!這三種實驗設計,如同汽車性能,有入門款、基本款、豪華款等,實驗設計也是如此,是否能夠負擔,確實是要看當時的研究環境和條件。對實驗法的要素稍加了解,以便能區分:  古典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前實驗設。實驗設計種類的區分,是基於實驗法的構成要素而決定的,因此實驗法的幾個要素是本單元的重點,應該要設法加以了解。

14.   問題:在教材內容中,我對前實驗設計仍不太理解,教材內容中寫到前實驗研究設計的特性是缺乏隨機分派,另外搜尋的解釋則提到,「前實驗研究設計(pre-experimental design):未具備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比較,或未具備前測後時間點的測量。」比對兩者的定義,是否可以理解為:前實驗設計,是因為時間或現實情況的因素,而無法像古典實驗具完整的控制組或隨機抽樣的實驗。例如教學上進行教法改變,得到教法改變後的段考成績資料,但對照組只有「未進行教法改變的前一次段考成績」,或是「未進行教法改變的隔壁班學生成績」,因為缺乏完整的變項控制,因此只能視為前實驗設計,不知我這樣理解是否正確。

答:正確。

15.   問題:實驗設計中的隨機分派,請問控制組與實驗組有需要「相同數量」的需求嗎?如講義第28頁有提及,「第二步:設計一個隨機化的方法,這個方法必須是純機械式的(如丟銅板)。」但有些隨機化的方法無法確保兩組人數一樣,請問這會影響實驗結果嗎?

答:不需要有相同數量。人數通常不會影響實驗結果,是樣本代表性(也就是是否有隨機分派)比較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

16.   問題:在實驗研究法的敘述中,有提到優點為「成本占優勢」,但缺點卻是「超出預算」,這是否相互矛盾?還是另有說法?

 答:Neuman的教科書指的是,一般而言,時間、人力和經費都是研究的成本,相較於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或田野研究,實驗研究法的成本被認為比較佔優勢。不過實驗研究法除了有正式研究成本之外,還有衡量工具使用成本、工作人員成本等,實驗研究如果進行不順利,需要重新執行,這些成本就會超出預算。

17.   問題:題目中若有「之影響」研究,為什麼就要用量化研究設計?

答:若題目中有「…影響」的字眼,就是要回答是否有「影響」,所以應該就是要提出研究假設,進行實驗設計或問卷調查,以便檢定該研究是否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例如:輕小說閱讀對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就需要先定義「輕小說閱讀」是指什麼?有哪些文類,以及「閱讀理解能力」是指甚麼,這樣才能加以分析研究。因此文獻閱讀很重要,培養自己對於細微現象的觀察能力和思考,對於研究的進行而言,都很重要。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