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0

第二組 小組討論心得

我們小組與Foster老師的meeting共有三次,其他小組自行討論的部份由於太多次,直接寫在與老師討論完的「執行階段」。

PS.我們小組討論的情形,大部分屬於「共同作業」,都是大家一起討論提出一個方法與確定大家的目標,再開始一起做,而討論的氣氛也因為組員們的想法相近,所以我們這次調查做得很熱血,大家也做出了興趣來,相對的組員間的爭執較少,而比較像是玩樂的感覺。

第一次(11/7)

摘要內容


這次是與Foster老師第一次討論,主要是將我們的研究問題"哪些資訊行為研究使用紮根理論,研究結果為何?"分作四個小子題。並將所有將要使用的電子資料庫列出,擬定要查詢的關鍵字與搜尋資料的策略,並加以分工:
  • 定義資訊行為:Lee
  • 定義紮根理論:柏堯
  • 歸納與演繹法的內涵:詩絨
  • 蒐集資訊行為研究關鍵字:雅琳
我們將找出資訊行為、紮根理論的定義、紮根理論的相關研究,再思考將資料整合到我們的題目中。而認識演繹法與歸納法,是為了更加的了解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的差別。
執行階段


第二次(11/24)

摘要內容

這次的討論是等到Foster老師回台灣以後了,在這次討論中我們發現之前所作的研究有走錯方向的感覺。因為在上次的討論中,我們沒有去跟老師討論好詳盡的定義。只是分析了所有查找到的文獻之後,列出重點,並且寫了四個自己負責子題的finding。

在老師沒有回國以前,我們也很困惑接下來該怎麼做。在這個階段我們發想了許多天馬行空的研究方式來進行作業(突然覺得沒有用上很可惜)。第一個想法是利用紮根理論的三個編碼步驟,來分析資訊行為研究中的紮根理論。本來想將所有蒐集來的文獻(四個子題的文獻)編碼(開放編碼),再進行概念的整合與階層化(主軸編碼),最後選出幾個例子來呈現這些我們所發想的理論(選擇編碼)。但這個構想卻沒有成功,因為我們發現用紮根理論的方式來整合研究成果實在是太困難了。第一個困難點是要發現各個子題之中命名之間的關聯,再來將各子題的結果整合成一個結論也很困難(這個階段讓我們想破了頭)。當我們還在不斷的想,似乎找到了一些解決辦法的時候,第二次與Foster老師的討論就來了。

這次討論中,我們發現所我們所想的與Foster老師的有很大的差距,他認為我們應該去蒐集所有的資訊行為研究使用紮根理論的文,並且已經開始作分析,但我們卻還在第一階段的資料中打轉,企圖想把這些第一階段的東西整合起來(真的很困難)。這時候我們找出合乎分析標準的文獻只有5篇,在數量上也不能夠讓老師滿意(老師不會想到中文圈的質化研究這麼少吧),結論也還沒產生出來。所以我們只能擴大分析的文獻的範圍,重新再分析比對這些文獻,再寫出結論。
執行階段

討論之後我們將這些概念整合,並擴大分析文獻的範圍。最後進行海報的繪製。

第三次(11/27)

摘要內容

這次的討論主題主要有兩個部分:安排海報的架構、討論結論的方向。

海報的架構方面,老師給我們許多意見(後來才發現只有我們是直式海報)。我們也想將紮根理論的精神放入海報中,讓海報從下往上閱讀,將研究發現以紮根理論的譯碼方式加以組織提出發現,但Foster老師認為這樣太複雜,可能會讓人看不懂,所以就放棄了這個構想。

老師給我們建議的內容安排與區塊,將研究內容成簡介、流程、文章清單、定義、研究發現、未來研究建議幾個區塊,並以合邏輯的方式編排進整張海報,並對研究發現的撰寫給予建議。

執行階段

在與老師第三次的討論前,我們只將海報的樣貌做出來,而結論卻尚未寫完,因為我們對於「研究結果」不知該怎麼呈現。
最後在我們討論很久之後,突發奇想,我們可以不用直接呈現研究結果啊?我們將各研究的研究結果,仔細對照到資訊行為的各個步驟,將研究結果分堆與命名,最後終於可以只用一個表格呈現所有分析的文獻的研究結果。
就這樣,我們將資訊行為的要點整合到一個檢核表中,利用之前所閱讀與發現的資料,

最後我們在海報展之後,Foster老師與許多同學給了我們一些建議,這是我們還可以再更好的方向:

Foster老師的建議:
1. Introduction 不需贅述太多,應引導聽眾直接進入主題。
2. 增加definition的文字解釋,尤其是譯碼的三個步驟(open, axial, selective coding)。
3. 增加實例(example) 在summary裡,來支持我們的論點。
4. 增加視覺化表達,summary可以圖形呈現,如圓餅圖。(visible)
5. 版面設計很不錯。
6. 講者可以由多人輪流,不用只排到一個人講,她壓力會比較大。另外可以跟聽者進行互動,如我們可以譯碼過程實際操作,請聽者上來練習。
7. 第五組海報最右下角那個wilson的文章是資訊行為的 key paper 大家可以找來看。
同學的建議:
1. 題目字型太小,應再放大一些。
2. 文獻可以再擴充,用除了Information behavior以外的搜尋字串, 如information seeking, information needs, information searching…
3. 檢索出的文獻可以歷史文獻法探討, 分析出方法或研究主題演進的過程。
4. 相較於其他組別,我們在研究方法的理論上著墨較深。

5. 可放一些圖表來輔助說明。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