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9

[詩絨] Field research, 10/29

實地研究法 (field research)是屬於質化研究,吳老師再次講解了量化與質化的差異:
‧量化:具有既定的觀點,由被研究者回答。
‧質化:在自然環境中素描當時發生的事件。且具有以下的特徵:
1. 重要的環境。
2. 意義的解讀:事件發生人的意義而非研究者的意義,如學術圖書館觀點研究的是讀者的觀點。
參 考 Pettigrew 的研究場域圖,吳老師提到田野調查的第一個觀察,就是要把實體環境畫出來,而且要以"新鮮的眼睛"看事情。另外,Prof. Foster的教學簡報檔裡提到了"可接受的無能者" (acceptable incompetent),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google 了一下 acceptable incompetent是指:就是某人在實地裡只有部分能力(技術或知識),但他不具威脅性、需要被教導,因而被接受。(註1)又看到另一個在英國的研究 日記提到,她問自己在新聞室中,是不是要假裝不知道新聞的專有名詞或行話,扮成acceptable incompetent。(註2)。 這個日記的作者,最後決定坦言她的單位及研究目的,適當地在對話中透露她曾有的經驗, 並且只表達她熟悉的行話。她最近一篇文章止於今年八月,這是他研究的過程記錄,似乎是一個很有趣的blog,我可以慢慢把它看完。

這個週末去了一趟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的閱報室作本次的觀察報告。 挑選該場地的原因是:
1. 因為觀察報告,我屬意一個的動作種類不多的區域去作細部描述。
2. 時間選在閉館前一小時。
3. 我熟悉實體環境,我對自己這個 spy 的角色可以輕鬆認同,並仰賴桌椅及閱報的動作使我可以自然地進行觀察。
4. 對該區域內的使用者及互動性感到陌生,足以使我帶著新鮮的眼睛去觀察。

觀察的過程出乎我意料地緊湊,往來的使用者超出我的想像,形容成緊張刺激亦不為過,至少我內心是如此。有趣的是,藉著觀察我可以推斷不同使用者間的關係,來館目的,甚至是個性與行業,真的非常有趣!完成的一手資料中英夾雜、圖文並用,尚需系統性整理與騰寫。

其 實Prof. Foster出的作業都很有趣,也很實務。以一門"方法學"的課來說,這樣的作業對我們知識的吸收與消化,非常有益!! 我聯想到以前學編目學的時候,同樣是一門非常實務的理論課,或稱非常理論的實務課,上課時即使作了練習但仍無法理解與應用,但當實際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操 作時,就完全能夠明白「編目」是怎麼一回事。所以,雖然作業多、課業重、英文難,主題陌生,我們還是可以打起精神咬牙度過每一堂課,並帶著豐碩的果實向未 來邁進的。


註1: http://ppm.isu.edu.tw/UpLoadFiles/7515A1A19.ppt, accessed on 20081103
註2: http://newspaperethnogaphy.blogspot.com/2008/04/roles-in-field.html, accessed on 2008110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