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0

[映竹] 第七週 Field Research

[認知]
本周的進度是fIeld research
一開始Foster教授給我們回顧第一週給老師上課的時候看的質化步驟圖,提醒我們這是第一個step(猶記我們第一次上課真的是說多緊張就有多緊張!!)
  • 質化是觀察自然情境(重視自然主義naturalism),由受訪者在自然的情境下所呈現的內容;研究者沒有參與受訪者的「表演」
    →最近有機會幫忙做過問卷,尤其是需要錄音的部分,的確有感受到當面訪談可以得到更珍貴的「情緒資料」
  • 質化很重要的部分是「意義解讀」,把當時發現的現象記錄下來
  • 社會意義>>一群人對現象的共同理解,相較於字典意義或字面上的意義,社會意義是所謂"圈內人"對現象的理解
  • 量化是希望了解問題在設計的/控制的現象下,可以得到的答案
  • 民族誌對文化的假定: (i)可觀察的表現於外的行為;(ii) 不可觀察 但可詮釋的社會意義系統
  • 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要有同理心,但是在研究時不要有同情心,避免我們會陷入對方的環境當中。
    (美美老師的對我們有同理心但沒有同情心讓我笑了 : D 也謝謝老師鼓勵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是一同航行的夥伴!)
    (Foster教授的體諒男朋友說法很容易了解,但是我還是老是遲到= =|||→我可能對準時到約定場合有一定的心理障礙?!)
  • 計畫步驟解說:(只選幾個比較有心得的步驟)
    (i)準備好自己,閱讀文獻,去除自身固有的觀點
    (感謝上課的時候有Kurt和GREENTIME回答我「de-docus」的意思,我只有單純去翻譯這個字找到了「去除重點」這個翻譯)一開始想說我們怎麼會在才剛研究時就略過自己的訪問重點呢!? 結果Foster教授幫我解惑,是譬如說在質化研究時,我們需要忘記我們問問題時自己的假設,這會變成有點預設立場,會影響到我們訪問時忽略了很多其它的重要的表現,要open to the setting;就跟在量化研究的時候雖然我們設定了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不能只重視其中的幾個問題。

    (ii)選擇研究場域然後進入
    若涵在這裡問了關於如何讓自己可以不要陷入跟受訪者太相同的情境,我也覺得這是有點吊詭的部分,我們要去研究的話當然是儘量的了解我要研究的目標(或是我要研究「研究生的資訊行為」這種題目的話,我甚至自己就是研究生!?)但是如果太過涉入的話可能會改變自己的立場

    教授也提醒我們:
    1.我們在研究的時候要不要被同化成native
    2.培養研究和人際技巧
    3.適度揭露研究,但不要提供太多

    (iii)進入場域

    場域的安排會影響師生互動的方式,像是之前使用的U字教室,會讓教授有想要「演講」的感覺,但是現在安排成小組就覺得我們可以做一些討論

    (iv)選擇一個社會角色
    這裡要我們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角色前,必須先認識自己,老師舉例像是之前有人要為了做酒店小姐的研究而實際下海去陪酒(害我開始幻想起來我會不會研究幫派份子而加入幫派|||...不過這種研究真的需要有非常大的勇氣去做,不然我想會讓自己痛苦也不客觀)
    書中也提到「研究者本身就是一個研究工具」,除了實地身處在那個環境當中,還包括一v些私人的想法,加入一些情緒上的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把實驗解釋的更具體
  • 作field research的筆記
  • 直接觀察
    推論
    分析
    個人筆記
    日期、時間、地點等等,盡可能的詳細的
    直接觀察後做出的推論,因為有時候動作不見得有社會意義
    實地決定要怎麼進行,研究者可以賦予訪談內容意義
    研究者的心情,可以協助研究者去檢視當時的自己
[行動]
上週的作業和上上週的一樣都令我頭痛...因為我實在是對於沒有說明的題目會有點手足無措,應該說老師也說明了,但是我還是看著白紙不知道什麼叫做好問題,不知道怎麼樣去形容我遇到的狀況,或是去回溯自己的思考和上課歷程。

本週我想的題目跟柏堯的有點類似(可能剛好我們的動機相同XD)
「Th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大學學生的資訊尋求行為
本來我想的題目是很量化的,需要用問卷來統計,但是老師提醒我們是要用文獻來分析,應該是比較質化的問題,所以我沒有改題目,而是把結果設定成希望可以找出大學生資訊收集過程,希望可以歸納出像Kuhlthau的模型一樣,可以找出大學生在資訊收集行為的過程,並且可以分析出情感面的訊息→不過也有點懷疑,雖然這個主題很normal,但是真的可以找到適合的文獻做討論嗎?

[感受]
本週的課程真的聽懂得比較多,我本來以為是我這週精神比前兩週好很多XD
但是跟同學討論後才發現是因為本週的課程也比前幾次上課的更貼近我們過去了解的事物,有很多情境的描述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跟前幾週的理論和概念比起來沒有那麼抽象,學習的效果自然比較好,這週的田野調查作業我也覺得很有趣。(我自己還滿喜歡觀察別人寫報告!)
週四下午在圖書館2樓站了一個小時,雖然不知道調查內容寫的算不算好,不過這個作業讓我好好觀察了一下到底所謂「去圖書館唸書」的人都在做些什麼,也給了自己很大的警惕!!!(為什麼警惕可能要跟大家分享筆記後才知道XD)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