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0

第一組 討論與心得

第一次討論
時間:11/7
地點:圖資所


在確認我們的題目之後,我們小組對於題目的定義其實還不太了解,把握和Foster討論之前的時間,我們先歸納出了一些問題:
1. 我們的對象是誰(是學生還是一般人?是graduated或是undergraduated?)
2. 圖書館指的是哪種圖書館(是學術圖書館或是公共圖書館或其他?)
3. 綜觀現在對於圖書館資料庫的使用研究,多是用量化方式研究,那要查詢質化方式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而Foster教授則回答我們,我們可以先以大範圍的關鍵字去做文獻的搜尋以及閱讀,相信我們可以從中找出我們主題的方向,而我們提出的問題也可以在文獻的閱讀整理後有答案,至於質化量化的方法,Foster也建議我們可以在海報中研究方法的部份比較質化、量化與混何方法的使用。


第二次討論
時間:11/19、11/21
形式:兩次E-mail
我們在文獻的蒐集上遇到困難,試過多種關鍵字與資料庫,幾乎沒有和我們主題完全符合的文獻,我們組決定和Foster教授討論換題目的可能性。我們一共對話了兩次,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次:說明我們在查詢文獻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由於質化研究的文章數量太少,研究方向也跟預先設想的不同,因此我們寫信詢問老師是否有更換題目的必要,同時也修改了我們的研究問題。


第二次:收到老師的回信,確定更改題目之後,將重點放在「資訊需求」的分析整理,接著討論了使用者的定位,老師建議我們選擇較明確、單純的目標對象,因此最後我們選擇了「醫護人員」做為研究對象。




第三次討論
時間:11/24(一)
地點:圖資所


由於我們換的題目是由先前的題目延伸而來,我們的進展還算滿快的,文獻蒐集與分析得差不多後,我們小組先決定了海報的擺放格式,再請Foster教授指導我們如此設計是否合適。Foster教授建議我們可以強調我們的Findings與提醒我們要在海報上加上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製作海報的流程。

心得:
  • 最大的收穫真的就是跟Foster教授的互動,雖然總是覺得受限於語言和前備知識的不足,但是在每周上課的過程中,也體會到跟以往不同的上課氣氛,讓我們一進研究所就可以體會到很震撼的全英語環境。
  • 跟Foster教授在討論的時候,總是可以獲得老師給的很好的方向指引,雖然我們最後在海報上面呈現的連結性還是不夠好,但是也得到很多改進的建議,我們在思考上可能會有不夠縝密的地方,有時候真的很需要有人來點出我的毛病。
  • 最後的poster presentation其實最擔心的部分果然還是用英文報告的地方,也不確定是否同學可以聽懂自己說的英文|||怕說自己其實是自己把研究成果「說壞了」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