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的一開始老師要我們針對一個數位學習物件作評分,而且是給我們一張方式作評鑑,老師更說這是她最喜愛的評鑑方式: )我自己也很喜歡寫都是白紙的評鑑(雖然我總是很想在上面畫畫把紙填滿),但是沒有設限的方式可以讓評鑑者注意到更多的細節,可以發現意料中之外的小問題,雖然我不常對著這種DLO的物件自我學習,但是在這學期也接觸了滿多次關於數位學習的議題,在看教材的時候也有跟以往不太一樣的感受。(這次給我們看到的學習物件已經是完成程度很高的教材,讓我覺得以前自己練習的教材不管是內容還是介面都想的不夠好)
調查研究者遵循演繹的法則(相對於歸納法沒有理論的架構),研究者是從某理論或應用研究問題開始,發展幾個研究假設,進而設計研究工具和資料蒐集步驟。→這提醒了我關於我們的研究該用什麼方法下手,不應該只是想著「問卷」或「訪談」(這已經快變成質化和量化的代名詞了,在學習研究法之前我已為這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必然的二分法...|||),而是從理論架構去思考是否需要問卷或是用其他研究方法,更嚴謹的去找出研究的架構。
[行動]
實作的活動中是希望我們修改問卷
我們改了幾個部分(比起同學來說我們才驚訝我們真的是大改不只是小改XD)
- 前三題保留,且改成五等第
- 把下面幾題改為以各單元分類,請受試者選出認為有學習效果的三個單元及沒有的三個單元(可是我後來想不起來為什麼是三個...)
- 最後的開放問題改為單一一格意見欄,請受試者做出整體使用的感想與建議
[感受]
調查研究被濫用是現在的社會中很普遍的現象,問卷也是滿街都在跑,在逛街時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做問卷的人對我來說也覺得是台灣一個奇景XD 但是也在這次上課中因為談到做問卷的謬誤之處,同學們也不約而同回憶起寫過的問卷中曾犯了這些建議的哪幾類錯誤,也發現大家真的很常寫到問卷(我想之後開始論文研究後應該會寫更多!)但是也常常被問到像是「模稜兩可的問題」、「受訪者可能沒有能力回答的問題」,在學習到關於開放式和封閉式問題的時候,更是覺得要先認知道自己是要得到什麼樣的回答才設計這樣的問卷,而不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都一定要從非常不滿意問到非常滿意的五等第式問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