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一開始Foster老師請大家上傳自己根據葉乃靜老師的論文,提出命題與假設並進行練習與討論,真是讓我印象深刻。
雖 然自己對於命題與假設的掌握還不是很精確,不過還是硬著頭皮把握機會上傳檔案,在聽完兩位老師的評論與補充之後,果然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首先是命題的變 項應該在兩個左右即可,過多的變項不但容易讓讀者混淆,還會增加考驗研究者假設的時間與心力。其次,無論命題或假設,不要用過於複雜的概念,以免因為沒有 清楚的操作型定義,導致其他讀者不知所云或誤解。總而言之,簡單明確有關連,是命題與假設時的重點。另外美美老師補充了六個撰寫命題與假設時的重點:
1.概念要明確易懂。
2.概念的數量控制在二到三個。
3.命題與假設之間要有一致性。
4.假設是測試版的命題。
5.假設要以可能性(likelihood/porbability)來描述變項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像統計上帶有方向性的虛無假設之寫法。
6.要考量命題中各項概念的架構與次序。
對 照我自己上傳的命題與假設,不但是變項過多且複雜,沒有操作型定義的話容易造成讀者誤解會混淆,而假設也應以可能性的描述來撰寫。再加上看了Foster 老師對其他同學作業的評論,雖然覺得要寫出好的命題與假設相當困難,但我真的是獲益良多。對照美美老師在上課一開始所說的,要成為少林寺十八銅人練就好功夫之前,一定都得接受操練與考驗,才有可能練就一身的好功力。本來對於寫得不好感到愧疚與丟臉,但仔細想想,經過討論的歷程之後,的確對於相關觀念的掌握更為明確。因此,對於這樣的「撞牆期」,應該以正向的態度來面對,至少下次再寫命題與假設時,應該會比這次好了。
接 下來老師繼續進行上週未完成的課程,進度從理論的第四個組成要素「分析單位」開始。分析單位是考慮中的單位、個案或部份社會生活。分析單位在概念發展、實 徵測量或觀察概念,以及資料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常見的分析單元有個人(如資訊尋求者)、群體(如合作的資訊尋求者們)、組織(組織內資訊與知識的管 理)、區域或國家(如資訊社會與相關議題)。
談到理論的形式,可以就五大方向來討論,分別為(1)推論的方向(2)分析的層次(3)理論的焦點(形式理論與實質理論)(4)解釋的形式(5)理論的範圍架構。從 理論推論的方向可以分為演繹(Deductive)及歸納(Inductive)兩個方向,演繹法的趨向開始於抽象概念、邏輯的關係,並朝向更具體的實徵 證據發展以測試理論;歸納法的趨向開始於具體的實徵證據並往更多抽象證據發展以建立理論。理論性的推論透過歸納的方法所產生的便稱為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
社會理論根據研究者要處理的社會事實層次分為三大類,微觀層次的理論聚焦於發生在一不小部分的時 間、空間、少數的人,以及短期的社會事實(如個人或小群體之間面對面的互動與相處)。鉅觀層次的理論聚焦於社會中較大群體或集合的運作,以及較為長期的社 會事實(如社會制度、整個文化體系與整個社會)。中間層次的理論則嘗試將微觀及鉅觀理論連接起來,或扮演中介理論的角色(如組織、社會運動或溝通等方面的 理論)。
理論的焦點可以分為實質理論與形式理論,前者是為特定社會事件領域而發展出來的;後者則為了在一般理論中較廣的概念關係而發展出 來的。而在解釋的形式上,解釋有兩種意義或用法。一種是理論的解釋,也就是指出為何有些是會發生的邏輯性的論證。它指的是一般的通則。在此解釋邏輯上地指 連結發生於有關事物運作的特定情境到更抽象或基本的原則。例如資訊尋求者困惑時的情感狀態能被解釋與測不準定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有關。另一種形式的解釋即為一般的解釋,是可以澄清或描述某些事情,並讓事情清楚可理解。解釋更進一步可以分為因果解釋、結構性解釋 及詮釋性解釋三種類型。因果解釋是有關事件發生與如何運作的原因與結果,或是產生若干結果的一個因素。建立因果關係的三個重點,就是事件發生的次序、關 聯,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而結構性解釋則關於描繪有關事件發生與如何運作的整體架構,並強調結構裡位置間的地點、相互依存、距離或關聯。結構性的 解釋又分為次序的、網絡的與功能的解釋。最後一種解釋類型為詮釋性的解釋,其目的在於培養了解,並在特定的社會脈絡下試著發現事件的或習慣的意義。他們試 著去理解或在心靈上領會社會世界的運作。
理論的範圍架構,從最具體到最抽象依序為實徵推論(empirical generalization)、中距理論(middle-range theory)及理論架構(theoretical framework,又稱為典範)。實徵推論是表達實徵類型或以較為具體的概念描述實徵規則的小範圍與半理論的陳述;中距理論是介於理論架構與實徵推論之 間,以能被連結至可觀察現象之實徵可驗證陳述的形式出現。理論架構是具有假定、概念與特定社會理論等廣泛的理論系統。
而理論與研究,是屬於動態的組合。在研究中演繹理論取向的角色,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與思考主題。如提供基本假定、給我們概念、引導我們至重要的問題,並給我們建議以理解相關資 料,其邏輯為由一般到特別。而歸納理論取向的角色,是開始於一些假定及廣泛的目標概念。當研究者蒐集與分析資料時理論因此而紮根及發展。在特定領域中,有 些理論的概念與命題會依序慢慢浮現,其邏輯為由特別到一般。理論讓我們可以將單一研究與其他研究者貢獻的知識基礎加以結合。理論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應該與 時俱進且以開放的態度修正與發展。
老實說,對我而言,這一章除了理論與研究的課堂活動相當引起個人的興趣之外,其他內容大部分似乎有些冗長繁複,真的有待多以實例結合課本方能更加深入了解。希望這樣的需要摸索與磨練的撞牆期能夠逐步縮短,期待在日後有機會寫論文時,能以更加明確清楚的邏輯與方向來加以思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
-
這樣也算實驗研究嗎? 本週的課程重點是實驗研究法。一開始美美老師再次提醒大家研究生應該如何記筆記。老師建議,寫大量內容的筆記時可以線性的方式記錄,也就是依事件的先後順序撰寫;但如果是範圍較小或是想要了解事件的輪廓或全貌時,可以用樹狀圖的筆記方式,搭配如FreeMind的方式呈現出...
-
(一) 課堂活動內容 1. 暖身練習:閱讀實驗研究法的摘要,將懂與不懂的概念分成兩組。 懂的概念:實驗組、控制組 不懂的概念: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獨立樣本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共變數、等組後測準實驗研究 2. 實驗研究的概念與內涵 3. 小組實驗設計練習:選一篇摘要畫出其實驗研究架...
-
Week 12 非反應式研究 非反應式研究又可稱作非侵擾姓測量或是非介入姓測量,亦即被研究的對象不知道自己被研究。而非反應式研究的類型有下列幾種,並說明如下: 1.非反應式觀察 亦即不干擾被試者的觀察,觀察的類型可分為下列三種: 物理證據:如觀察物品的損壞程度 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