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課程活動是我們上傳作業來討論,寫作業的時候跟同學討論了幾次關於什麼是命題?甚麼是假設?也發現英文和中文翻譯有很大的差別的,如果把老師給我們的英文範例翻成中文,那會變得非常難以了解,還是需要有點英文思考的sense才行!
- 老師舉了很好的例子來說明我們要如何發想,
譬如「個人的知識庫」這樣的名詞,
當我們要它發展成變成假設的時候,
就是要去思考要怎麼去測量
(像是要用IQ量表去衡量,還是其他的指標來評估等等)
- 在討論使用一些名詞的時候,我們對詞彙的語氣的拿捏還需要再多斟酌
- 理論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假使一個研究是從一個比較小的實驗結果而來的,那他就是個substance的研究,但是如果他可以運用到其他場域他就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研究
- Kuhlthau的假定是建築於Kelly的理論,過去我們沒有去探討我們對知識結構不完整的時候',會讓人覺得焦慮
感受
一開始的上傳檔案活動持續了一個小時...我想我們都需要去再考慮一下是不是真的會需要用JOINNET這個模式,尤其是這種所有人都有東西要上傳的話,或許我們需要有人先收好作業一次上傳...|||
1 則留言:
映竹
謝謝你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請將作業在星期二先放到部落格嗎?
作業放在同一個標籤 例如 日期_作頁名稱
這樣上課前一天 老師會先讀過 上課時就在部落格上討論作業比較方便。
吳老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