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0

[信一] 第五週 第二堂Dr.Jonathan的課(10/15)

認知

今天的課程分成幾個部分,分別是兩個exercise(1.論文評分、2.摘要好壞探討)以及對第三章的講授。對於今天的課程內容,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當我們在文章中說明一項理論的時候,需要把它放在情境(context)中,才能增進閱讀者對理論的了解。

2.文獻回顧的詳細與否無關於文獻回顧的好壞,重點是在文獻回顧時,有沒有從所引用的文章中歸納出合適的重點,並以邏輯、有架構的方式,陳述於文獻回顧中。

3.社會理論可被視為是一個社會行為、現象、事實的簡化,使其能用來預測人們的行為。

4.命題與假設的差別:命題是關於兩個或多個概念概念間的關係之理論性陳述;而假設則是將還未被實際證據證明過的理論性命題描寫成可以經由實徵測試的型式之陳述。


行動

以前其實也學過於命題和假設的關係及差異,在今天聽完Dr.Jonathan講完後,本來以為我已經了解這兩者的意思了,但下課後再經過和同學的討論,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有模糊的地方。不過,越討論,就越清楚命題和假設的之間的差異(真理越辯越明?)。我想,學問,就是需要「問」與「學」兩者兼用,才會進步。


感受

其實我很喜歡研討課,就是那種大家可以一起針對某個議題討論的課程,就像Dr.Jonathan帶的一樣。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與不同的人一起探討事情,抒發己見,聽聽別人的觀點,而又有指導者在從旁歸納結論,整合觀點,帶起討論,其實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