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接觸到一個新的議題,我們該如何去分析它?它的作用是什麼?它從哪來?可以用在哪裡?何時需要用它?
六種類型的文獻回顧在預習時就已經有了大概的印象,不過在教授講解的時候,其實我一直搞不太懂context review(脈絡回顧)與integrative review(整合回顧)的差別,經過反覆聽教授的講解與再度細看講義及課本,我對於這兩種文獻探討的類型是這樣解釋的:脈絡回顧是將自己的研究連結到知識領域本體,對大的知識領域作簡述,如葉乃靜教授的Introduction部分;而整合回顧則是在這個知識領域中對其他學者的意見(不管是同意或不同意)做整合,在寫作的時候通常可以與脈絡分析放在一起,也可以單一做一章來寫作。(這樣講起來好像又很簡單,是我原本想得太複雜還是純粹我聽力太爛= =?)
如何找到文獻資料?圖資有哪些文獻來源?
最近一次的文獻檢索
2008-10-14
[志佳] 第四週 文獻探討
這次Foster教授用why, where以及what來與我們分享何謂文獻探討,與如何評斷好的文獻標題與不好的標題,以及如何評量一個文獻探討的好壞。
什麼是文獻探討?知識是會累積的,透過別人的知識分享,我們可以更加的了解與擴充這塊知識領域。透過文獻探討,我們可以了解並整合所要研究知識領域的概念並做摘要記錄,從中學習其他研究者對這塊知識的貢獻,包括好的與不好的,同時把我們的研究與所研究的知識領域做連結,而這樣也可以讓讀者知道作者對於這個領域是了解的,從而讓讀者對作者與此篇文章建立信心,
在進行文獻探討的時候,通常會是大量的閱讀並篩選合適自己研究主題的文章,因此文章的標題訂定及摘要的寫作是十分重要的,通常研究者透過標題及摘要即會訂出此文章與自己的研究的相關程度是高相關,普通相關或低相關。
文獻探討分幾個區塊:
是在大學的時候幫正在唸研究所的學長進行論文時,(題目為「我國大學生的網路相簿使用與社會資本之關連性研究」),解決他的資訊焦慮。第一步我先了解此題目研究背景以及對此領域有個大概的認識,再請學長分享所使用過的關鍵字與曾經使用過的資料庫。
我們總共經過三次的主要面談,第一次是了解內容,第二次我將關鍵字做多元的組合找到了一些學長之前沒有找到過的資料,並請他篩選出他要的方向,最後我再從中進行更進階的檢索,並找到一些學長在進行研究中可以使用的文獻。
心得
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但是英文能力不好的我,是真的聽得很吃力。課程前半段的是課本中有預習到的部份,所以在進度上還免強跟得上,但是在第二堂課時是上教授準備的教材,加上時間緣故,教授講課的速度有加快,我就更加跟不上教授的節奏了。或許下次的上課也還是磨合期,我們還必須要再適應教授上課的節奏,不然只怕要把課程的時間再度拉長,才能讓大家更進入上課的狀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
-
這樣也算實驗研究嗎? 本週的課程重點是實驗研究法。一開始美美老師再次提醒大家研究生應該如何記筆記。老師建議,寫大量內容的筆記時可以線性的方式記錄,也就是依事件的先後順序撰寫;但如果是範圍較小或是想要了解事件的輪廓或全貌時,可以用樹狀圖的筆記方式,搭配如FreeMind的方式呈現出...
-
(一) 課堂活動內容 1. 暖身練習:閱讀實驗研究法的摘要,將懂與不懂的概念分成兩組。 懂的概念:實驗組、控制組 不懂的概念: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獨立樣本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共變數、等組後測準實驗研究 2. 實驗研究的概念與內涵 3. 小組實驗設計練習:選一篇摘要畫出其實驗研究架...
-
一、 從事的活動(上課過程概述): 1. 討論上週的作業─如何撰寫命題與假設 2. 講解上週未講完的課程 二、 活動內容(上課情況詳述): 1. 每個同學將自己的作業上傳(針對葉乃靜老師的文章,所寫的命題與假設),然後Foster教授挑了兩位同學的作業(其實也不算是挑,是自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