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面]
(1)科學的分類特性:
延續上週的分類法,討論宜璇提出有創意的分類法:
分成我知道與我不知道的。老師認為這種分類法雖不
能用於學術研究,卻可以用來幫助學習。可以列成表
,然後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是絕佳的學習策略。
但是用在學術研究, 卻不是適用的方法,因為科學要
求一個共通的,每個人操作都會有共同結果出來的。
這裡也點出了學術研究的重要特徵。
(2)assumption and hypothesis:
例如,易耿的問題:why大學部與研究生的工作出
路不一樣?
assumption:
假定--> 每個實驗會有共通的結果出來
hypothesis:
假設說-->例如, 研究所的會比大學生就業成就好。
"大學與研究所的就業情況"但仍不能作為研究問題,
*what is a good research question?
這些知識,只要從畢業生去向調查表就可以查
出來,無法繼續,不是好的研究題目。
(3)研究法認為人有兩種取得知識的方法:
======質化、量化--演繹、歸納的研究方法
x.inductive research
(歸納法):觀察而來,歸納觀察的現象。
x.deductive research
(演繹法):根據理論定訂假設,然後去驗證。
(4)內部效與外部效度:
研究方法的四個基本概念:測量、樣本、信度、效度
1.測量:分為用工具測量,與用分類測量。
(1)以工具測量:重要的是設立"研究工具",關係到內
部效度。這是指我們設立的具,是否可以反映出所要測量的
對象的特質。
(2)以分類測量:是指編碼員之間的一致性,達到70%~80%
才可以有效度
2.樣本--取樣:有外部效度的問題,取樣不足會造成過度推論。
ex.用中部四縣市的學生衡量台灣區學生的
學習成效--->因為樣本不具代表性 ,
不合外部效度(樣本)
偽科學的特質: http://en.wikipedia.org/wiki/Pseudoscience
[行動面]
課堂的最後,老師突然丟了一科震撼彈。幫我們每人分組然後要
在半小時後,小組 負責對全班溫習過去交過的章節,並且要付
上投影片。這...還好我跟柏堯詩絨同組,他們對製作ppt很擅長。
但我是個口頭報告前不打個草稿念上三遍,就會講得亂七八糟的
人啊。但是自覺對小組沒貢獻,就答應了下來。還好被排在最後面,
只耽誤到大家一點點時間。
[感受面]
都成為研究生了,不應該像大學時代只會唸書寫報告,也要跟班上
同學一樣,會操作簡報軟體,跟擁有流暢清晰的口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