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1

[維寧] 第七週 實地研究

一、從事的活動(上課過程概述):
1.Foster教授講解課程
2.根據同學們po在wiki上的題目,安排分組


二、活動內容(上課情況詳述):
1.課程主題為實地研究,主要內容為:
A.What is field research?
B.Why conduct field research?
C.How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D.Exiting the field

2.我想的題目是關於個案研究在圖書資訊學上的應用與探討,後來Foster老師把它修改為:What stud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have used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what were their findings?


三、認知上的改變(認知面):
1.了解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主要的差異:
A.質化研究觀察自然情境;量化研究觀察已控制的現象
B.質化研究是進去場域中,在帶出要研究的研究架構;量化研究則是帶著FRAME WORK去研究。
C.質化研究是進入場域中,實際去觀察,然後產生研究意識。
D.質化研究在解讀方面比較偏重其內涵(意義),研究者是嘗試從使用者的觀點去解讀,而不是從研究者的角度去看待。
E.質化研究沒有先設定自身的研究問題(只先設定一個主要欲研究的主要概念),除去自身的觀點或先入為主的偏見,用開放的心胸去看待事情。用同理心去解讀他人的訊息;從他人的立場或角度去感受。

2.進行實地研究時,需注意的事項及步驟:
A.觀察實體現場裡的人、突發事件、現場的節奏
B.培養研究和人際技巧;適度揭露研究,以避免霍桑效應:不要告訴被研究者他正在做甚麼研究,因為被研究者可能會因此而改變自身的行為。
C.進入場域,以讓被研究者習慣研究者的存在
D.進入和離開場域,要慎選時機。也要注意處理分離的情感因素。
E.透過觀察和推論去觀察具體事實,再進一步從觀察產生推論,由訪談來證實研究者的推論。

3.了解如何做實地研究的筆記:
A.Direct observation
B.Inference
C.Analyic
D.Personal Journal

四、心得感想(感受面):
之前大學做國科會計畫時,老師有叫我去實地觀察外籍人士使用總館多元文化中心的情況:坐在某個角落,記錄與觀察到底有哪些人來過圖書館,然後和那邊的讀者聊聊天。當時還不大明白老師的用意,這次在讀了教科書後,回想起過去這段過程,才了解老師叫我去圖書館「發呆」的用意是:要我體驗一下何謂「實地研究」。這次上完Foster老師的課,老師也出了實地研究的作業給我們,我想透過這次作業,我應該更能了解該怎麼做筆記。因為大學那次做的筆記,純粹只是描述性的東西,我沒有自己再深入做後續的整理(因為大學的時候,沒有深入去學習研究方法,對研究方法整個是一知半解,當然也就不知道實地研究這部份),希望這次我能把它做好。
  這次的小組討論,我們這組星期四下午有和Foster老師約在所上一起討論。本來想說老師只是來「旁聽」,沒想到老師是來指導我們怎麼做作業。我覺得我們透過Foster老師的引導,很快就能有了方向,效果還不錯。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很有耐心,一步一步引導我們怎麼去做作業,講話也刻意放慢(怕我們聽不懂),也不斷問我們到底懂不懂,甚至還很細心的幫我們分配工作!(這真是讓我們大感意外)。雖然我們和老師在語言上有一點點隔閡(英文太破),但溝通上基本上是很ok,所以討論時充滿了歡樂的笑聲,不知不覺一小時就過了。
另外,在課堂上好像有提到結構性訪談,而我時常聽到這詞彙,但對他的定義卻很模糊,所以我有查了些資料:
1.非結構性訪談
A.眾所周知的便是「深度訪談」
B.需建構「訪談綱要」(interview guide),以便於指導訪談之進行。訪談綱要不需要詳列問題,研究者可在訪問過程中自由規劃其問題。

2.結構性訪談
A.事先決定一系列問題,對每個受訪者使用相同的詞彙及提問順序

3.半結構性訪談
A.可以是量化導向或是質化導向模式的半結構式訪談型式,主要是研究者利用較寬廣的研究問題作為訪談的依據,導引訪談的進行。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