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7

[志佳] 第二週 科學的態度

一、導出主題

當大量的資訊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處理他們 ?

這是美美老師在這堂課中,以導引的方式讓我們思考的。首先她請全班的同學將閱讀過後不熟悉的字詞寫到白板上,瞬間爆滿的白板,充斥著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詞彙,我想當時班上的每個人應該都已經資訊超載了吧!我們在面對一門學科、知識之時,該如何消化,我想也是美美老師所告訴我們的,首先你必須先整理

第一步是找出重複的辭彙,計算重複的次數,以此可以得知他的重要性,以及大家對他的重視性;再來即是進行歸類的動作。在我原本的想法中,我會將這些詞彙以「現象」、「方法」、「理論」等區分,但在老師的解說後發現我竟然漏了最重要的,也就是「研究思想」(也稱科學哲學),少了這個概念就沒有中心主軸了阿,看來我思考邏輯還是不夠嚴謹的。


二、問題回答

老師針對了上個禮拜同學提出的問題做了解答,包括如學習好研究法,應該如何利用等等。多閱讀,多實做我想是學習好研究方法的不二法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師另外也鼓勵同學多投稿,從做中學,藉由反覆操作而法研究方法學好。


三、課程

  • 科學如何發生作用:知識從何而來 ? 從父母、從權威機構等,而科學研究是一套嚴謹的過程,是科學家用特別的方法蒐集資料,並利用此資料支持或拒絕某些理論,我們所認知的理論焉而產生。
  • 偽科學:我們不能把所有我們所無法解釋的科學稱之為偽科學,相反的,老師給了一個有趣的解釋 -「未來科學」。我們所不知並非一切都是錯誤,對於不明的知識,應該抱持存疑的態度,而不是一味否定。
  • 科學界的規範:客觀性、系統性質疑(不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公正無私、研究成果共有主義(Open Access概念)以及誠實。
  • 研究過程的步驟:並非直線性的,而是不斷的反覆操作,呈螺旋狀的過程。


四、思考

是 否可以把老師所說的偽科學解釋為未來科學 ? 我覺得並不完全是如此,「未來科學」應該是「偽科學」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解釋。這讓我想起Michael Crichton在2004年所寫的小說《恐懼之邦》,以全球暖化的議題為例,環保問題究竟是事實,還是是由有心人士為了自有的利益而進行的操弄手段 ? 每位出來進行演講、辯論的科學家總可以帶著厚厚一疊的「科學實驗證據」,哪邊是真的,哪邊是假的,身為小老百姓的民眾只能看著那些科學家爭論不休,我們能 相信誰 ? 誰才是真正的「科學」 ? 我想最後來是要回到老師所說,對於不明的知識,應該抱持存疑的態度,不冒昧相信,也不隨便否定。


五、心得

我們要抱持著科學的態度生活著,也就是凡事存疑,不輕易相信,也不輕易否定。雙足立雙天,一足是自我的經驗,另一腳為前人的研究理論,有了這兩項底子,才能有好的研究基礎,進而在深度的擴展自我的知識,而有更進一步的學習。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