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上課,還沒有開始任何講解之前,老師先叫我們一人想三個問題(名詞)寫在白板上,而後在密密麻麻的名詞中歸類出整堂課的脈絡,在將這些名詞歸類整理的途中,也是整理了自己對這門學科的認知體系。
而在經過上課後,結尾的後測又是對這三小時吸收的立即反映。
整個過程是:發想→解釋(認知)→反省
正好是一個研究產生的過程。
二、課程
綜歸同學所寫的名詞共可分為三類
- 科學哲學/研究思想
- 研究方法
- 社會理論
上周同學提出的問題中有幾個是關於研究法的學習策略,其對策也可分為三面
- 閱讀教科書(了解)
- 動手操作
- read and appreciate research reports
關於第三點,閱讀好的研究報告確實對學好研究法有幫助,但是如何判斷好的研究報告確是靠大量閱讀消化吸收的經驗。
研究取向可分為三種:- 質化
- 量化
- 混合方法取向
vs.
實證(量化、有證據)
三、感受
除了這些名詞和知識的解釋,本週獲益最多的是關於研究的態度。
研究者是怎樣看世界?
—凡事存疑、正直、共享
凡事存疑是研究者的性格;正直是研究者的品德;共享是研究者的胸襟
我想,再開始學習研究之前,最應該先奠基的就是研究的態度,不管未來開始了什麼研究,有多少困難和多少成果,最不能忘記的就是這最初的研究者的精神,我在心底默念著把這些印上腦海。
◎關於上課
我不太習慣用筆電上課和記筆記,面對筆電的我在心情上在動作上都不自在,心裡想著還是拿起筆和紙對我來說最自由,但是科技有科技的好處,等我體會了筆電的即時性我大概就可以習慣鍵盤與紙筆的交替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