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0

[若涵] W17 量化研究

這幾週來的上課主題皆是量化研究,量化使人聯想到統計,我覺得這是令人感到卻步的原因。因為大學時統計沒有學得很好,一想到變異數分析那些陌生卻又熟悉的字眼,就感到很頭大。可是在我學統計的經驗中,假設檢定卻是我很愛的單元,我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就像一本統計課本我都看不懂,但唯獨第十一章很喜歡。


統計課本很喜歡用的假設檢定例子:法官在審理嫌疑犯時,被告聲稱自己是清白無罪的,檢察官就要企圖證明被告有罪,法官則是假定被告所宣稱的無罪是事實的,除非檢察官提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被告是有罪的。
這一段長長的話其實只有一個意思,就是利用證明來推翻想法。

我覺得這是很好玩的,但其實很難思考的,怎麼知道這樣的辦法是合理沒有破綻的?就例如法官怎麼知道檢察官的證據是沒有問題的呢?也許是我陷入文字敘述中的牛角尖吧!
但除了假設檢定外的統計我是很陌生的,我想我的統計能力還停留在高中階段吧,困難的不是在於計算,而是能夠運用於何處。就如同我期末小組報告時有提到中位數檢定是為了無母數而設計的分析辦法,但其他的統計方法,又該如何運用在哪些分析上呢?期待下學期的統計課程,可以彌補我過去的缺失,首先先把所有的統計概念都釐清後,我才可以完全了解老師今天上課的內容吧。
老師在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就告訴我們要思考問題,絕處逢生,遭遇到困難後才可以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並且期許我們閱讀。從整理原始數據、量化資料的分析,還有解釋數據中明白自己學會了甚麼。

有個作者提供了她的閱讀辦法,她的辦法是理想的,我時常會反省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盡量保持這樣的緩慢的步調,以下分享那位作者的想法:「讀一本書要讀三次,第一次一口氣讀完,越快越好,大致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甚麼,第二次閱讀要用跟作者對等的態度閱讀,作者說甚麼要逐一的思考批判,不管她說甚麼都要想一想,難道沒有漏洞嗎?如果同意作者那麼不用背也會記下來,如果不同意作者就要整理出自己思考的結論,要是找不出重點,可能是讀得不夠認真,要不然就是作者打混,第三次閱讀最好跟第二次閱讀空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要時常回憶起這本書,將書上的東西跟你所看到的世界去做印證,看你跟這本書的概念是不是能夠起演繹作用...讀書不要急躁,用最慢的速度去讀它....」(憑著我微弱的記憶打的,可能文字上會有些出入)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