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面
從這次課程開始一一介紹各種研究法,而首先介紹的是:實地研究法。
質化研究的觀察重點和量化研究最大的不同在於,質化研究觀察自然情境,而量化研究觀察設計或控制的現象。問卷是設定觀點,讓受研究者來回答研究者的問題。而質化研究中的實地研究法是在自然的場域中發現現場的事情,研究者將被研究者自然的表現記錄下來,這樣的精神是:在自然情境下產生,沒有研究者的經營 。
質化研究講求意義解讀,他們對文化的理解是:是要了解當地”圈內人”對環境現象的理解,而非研究者自己的解釋。研究者要嘗試從被觀察者的角度去描述他們的文化。
*實地調查重點
1發生在自然的環境裡
2意義(事件發生的意義)的解讀
*實地研究的幾個要點:
˙進入場域
慎選場域,並且除去自身固有的觀點 ,以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去看待事物,從他人立場來看事情 ,用對方立場可以理解的解釋。
而實地研究的研究問題通常是開放的,可能有大方向,但沒有預設問題,如pettigrew的足病治療研究中,就是直接進入場域觀察,藉由畫圖、筆記,從筆記中產生概念化、假設,之後產生訪談問題,作更深入的研究,在田野中立出架構。
另外,要培養研究和人際技巧,可以適度的揭露研究,但不要提供太多,以免是被研究者產生警戒或改變其行為。
實地研究的觀察主要觀察實體現場、人、突發事件、現場的節奏等。而實體環境有時候看似就那樣存在著,但卻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老師就舉例說到我們之前的教室會使Foster老師採用演講式的教學,而現在的教室則無形中鼓勵老師用討論的方式上課,因此實體環境會影響互動的方式。
˙離開場域
進入和離開場域,要慎選時機。也要注意處理分離的情感因素。
行動面
Foster老師出了一個很有趣的作業,要我們做圖書館觀察。自由選擇某間圖書館的一個區域,一個小時中觀察此情境中發生的一切人事物變化,並記下四種筆記:直接觀察、推論、分析、個人筆記。
感受面
這堂課感覺比較習慣Foster老師上課的方式了,也或許因為實地研究的主題比較具體好理解一些,覺得聽得懂的部分變多了。在這堂課中看到同學很頻繁的使用joinnet的對話功能討論切磋,很有意思。老師提到,研究者的基本訓練是要用新鮮的眼光去看事情, 所以不應該將生活中的事情是為理所當然,要對事物懷抱著興趣,才會產生研究的動力。另外提點題外話做個分享,這次上課的主題是實地研究,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做”天真的人類學家”,是一位英國人類學家到非洲喀麥隆的某個部落作田野研究時的雜記整理出來的,描寫他在當地的生活點滴,文筆很幽默詼諧~稍微帶到一些理論基礎,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反思,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
-
這樣也算實驗研究嗎? 本週的課程重點是實驗研究法。一開始美美老師再次提醒大家研究生應該如何記筆記。老師建議,寫大量內容的筆記時可以線性的方式記錄,也就是依事件的先後順序撰寫;但如果是範圍較小或是想要了解事件的輪廓或全貌時,可以用樹狀圖的筆記方式,搭配如FreeMind的方式呈現出...
-
(一) 課堂活動內容 1. 暖身練習:閱讀實驗研究法的摘要,將懂與不懂的概念分成兩組。 懂的概念:實驗組、控制組 不懂的概念: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獨立樣本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共變數、等組後測準實驗研究 2. 實驗研究的概念與內涵 3. 小組實驗設計練習:選一篇摘要畫出其實驗研究架...
-
Week 12 非反應式研究 非反應式研究又可稱作非侵擾姓測量或是非介入姓測量,亦即被研究的對象不知道自己被研究。而非反應式研究的類型有下列幾種,並說明如下: 1.非反應式觀察 亦即不干擾被試者的觀察,觀察的類型可分為下列三種: 物理證據:如觀察物品的損壞程度 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