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本課程的最後一次,美美老師分為兩個小組活動來做個結束,首先我先讓昆布訪問期末報告的歷程與發現,然後訪問志佳課程與小組作業的整體感受分享。
Group1:為什麼寫這個題目作為期末報告題目?
感想:
在講述的過程可以釐清自己的思考,同時跟平常互動比較少的同學討論,有更多元的刺激與收穫。
訪談內容紀要:
為什麼寫這個題目作為期末報告題目? (網路環境中成功查找資訊的關鍵因素之行為探究)
1. 變動快速的網路環境,寬頻與無線通訊的時代來臨,網路搜尋也有當地化的一面,不再只重視使用狀況的統計數據或是產品的使用,網路使用者一般性的查找行為,所遇到的困難可以進一步做一些瞭解
2.利用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深度瞭解使用者的心裡與環境,並告訴網路使用者(或原有讀者)台灣社會圖書資訊相關產業的努力與功用。而圖書館與圖書館員本身需要改變,增加與讀者的互動,不只是能分享一些資訊,而且還可以傳播知識,然後得到社會應有的重視。
文獻查找的方式?
關鍵字:web searching behavior, electronic resource, 搜尋, 查找, 成功, 失敗
資料庫:CKNI中國期刊、WOS、Google Scholar
專書: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學到了什麼?
文獻分析方面:大概能找到老師所要求的30篇文獻,文獻分為兩個部分,一個軸線是往資訊行為模型來找什麼是成功, 另一個軸線是研究方法與流程的他人經驗與結果。
工具的使用:Mindmanager, Endnote, Google docs.....這些工具能讓資訊收集、處理更有效率
研究動機與設計:這部分要閱讀許多文獻才能更明確,對自己研究邏輯還有待補強,研究方法與分析目前的想法是希望朝質量化混和的取向。
結論與現階段對研究主題的感受:
探討成功的題目適合質化研究,如何切割主題與找到典範論文的學習是要在努力的。師大圖書館的西文圖書還算豐富,推薦大家可以多使用。
group2:本學期研究方法課程學了什麼東西?
感想:
研究方法是個很重要課程,受訪者對課程學習效果還算滿意,聽他人回顧課程所得也在回顧自己的所學。
問題:
研究所的學習若是以專題導向,加上專題與專題間互相綑綁,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訪談內容紀要:
1.1之前有沒有學習研究方法的經驗?
有,大三
1.2與這次上研究方法課有何不同?
上次的學習比較照本宣科,研究法應該著重練習,大學學習效果並不好,這次學習算是很完整。
2.質化跟量化的學習那個學的較好?
都沒有學的很完全,質化在foster教導奠定一些基礎,但訪談法應該是加強的,在質化的學習中應該是很重要的部分,量化占的比重小,但因為上過統計學,用之前的底子學習,還勉強過的去。
3.1怎麼學習本學習的研究方法課程?
利用預習、複習的方式增加學習效果。
3.2一直以來都有這個習慣?
上研究所才有
3.3為什麼?
下意識覺得這堂課很重,要多一些準備。
3.4花多少時間寫心得?
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3.5寫心得的方式?
先複習再把心得寫成。
4.1學了這些研究方法,有利用在你的期末報告嗎?
沒有,因為做的是系統建置
4.2你認為設計系統利用資料算不算是量化研究?
我在十二月中問過指導老師,他說系統設計算是作業規劃,並不能算質化或量化,應用資料探勘,量化設計量化工具
4.3為什麼不找一個可以研究方法的題目?這樣不是比較有趣及學習?
指導教授的題目與建置系統相關,就往這方文獻探討了,其他團體作業已經有練習,所以並不會覺得沒學習到
5.客座教授foster對group 1 investigation的訪談的感受
在學過研究方法的訪談法後,會發覺正在引導我進入他的思維,研究者會把研究對象的答案去套到他想要的答案ㄝ,雖然那個意思大概是我的意思,但是可能會有落差,這是可能是研究不完全客觀的因素
6.1可否談談group1 跟group2與小組合作的關係
我們可能跟其他小組不一樣,我們四個成員是大學同班同學,所以大學教育給予的思考模式,彼此的討論可能不會併出太多火花,跟其他來自不同學校的小組會有不同,
優點可能是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缺點是少了不同思考模式的激盪。
6.2如果再有一次會換成員嗎?
會的,因為有更多的可能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
-
這樣也算實驗研究嗎? 本週的課程重點是實驗研究法。一開始美美老師再次提醒大家研究生應該如何記筆記。老師建議,寫大量內容的筆記時可以線性的方式記錄,也就是依事件的先後順序撰寫;但如果是範圍較小或是想要了解事件的輪廓或全貌時,可以用樹狀圖的筆記方式,搭配如FreeMind的方式呈現出...
-
(一) 課堂活動內容 1. 暖身練習:閱讀實驗研究法的摘要,將懂與不懂的概念分成兩組。 懂的概念:實驗組、控制組 不懂的概念: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獨立樣本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共變數、等組後測準實驗研究 2. 實驗研究的概念與內涵 3. 小組實驗設計練習:選一篇摘要畫出其實驗研究架...
-
Week 12 非反應式研究 非反應式研究又可稱作非侵擾姓測量或是非介入姓測量,亦即被研究的對象不知道自己被研究。而非反應式研究的類型有下列幾種,並說明如下: 1.非反應式觀察 亦即不干擾被試者的觀察,觀察的類型可分為下列三種: 物理證據:如觀察物品的損壞程度 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