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2

[楚鈞] 第12週 非反應式研究 nonreactive research

(行動)

一開始上課,老師要大家說說對於這堂課的學習心得,
我認為在這學期的課程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報的作業,
我從中學到最重要的就是「從錯誤中學習」,
因為在起初的看法沒有達到一致,導致於在找資料的過程當中發生了幾次錯誤,
但是在經過了兩三次的挫折之後,那種完成一份工作的成就感,
遠比一次就成功來的大,而且學到的更多。
在聽過其他同學的心得之後,發現到大家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我想這應該就是小組報告可貴的地方。


(認知)

這禮拜的課程,是非反應式研究,老師將大綱分為四個部份,


●非反應式研究

指的就是研究者不介入被研究者的互動、事件或行為的資料蒐集與測量方法,
大多立基於實證主義原則,但也被詮釋及批判研究者所使用。

●內容分析

是一種分析本文內容的技術,
方法是系統化、客觀化且並不會對被研究者造成任何影響。

適合進行內容分析的主題:

涉及大量文本的問題:例如報紙。
與要研究的對象時空距離過於遙遠:歷史文件,以逝世之人的手稿或外國播放的節目。
揭露文本中以一般觀察很難看到的訊息:作者和讀者都未必查覺得到的主題、偏誤或特質。

內容分析研究步驟:

1.形成研究假設
2.界定母群體
3.抽取樣本
4.界定分析單位
5.預測信度
6.內容編碼
7.分析資料
8.結果解釋

內容分析法優點:
1.經濟效益
2.安全
3.允許研究一段期間發生的過程
4.非介入性

●次級資料

次及資料是既存的、曾被蒐集過的資料,是研究者可以取得的,
大多是免費的,原始資料的蒐集是透過政府機關或其他來源,
而次級資料能提供一個相當便捷及經濟的路徑以回答不同的問題。

次級資料分析:
既存的資料再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研究者從中搜尋與研究問題及變項相關的資料,
用新的方式達到研究問題的解答。

適用次級資料研究之主題:

1.由大型科層組織所蒐集的資料-資料的搜集歷時很長
2.長時間的研究
3.跨國性之研究

●推論的議題以及理論檢驗:

非介入觀察法用於參考服務評鑑的爭議:

其實合適或者是不合適這兩個觀點都沒有錯,
因為這很難去給一個答案,對我來說,
我覺得評鑑本來就是應該要在被評鑑者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
這樣子才會有準確度,若是事先知情,那麼必定會有所準備,
如此便會產生所謂的霍桑效應,也就失去了評鑑的意義,
不過反過來說,被評鑑者心中也會不開心,認為違反研究倫理,
也會感到有點錯愕,認為不受尊重。

我仔細想想,若是要我選擇,
我認為合適所佔的百分比應該多一些,
因為畢竟這樣子才能夠真實反映現況。


(感受)

這學期上課到現在,學了許多東西,而學期也到了後半段了,
還有第二個小組報告和個人報告在等著我們去完成!!
12月果真是一個忙碌的月份。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