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5

[叔華] 第十三週 RM 97.12.10 Kuhlthau教授非正式座談會

今天是Kuhlthau教授來學校舉行一個非正式的座談會,在得知他是位女性的時候還滿驚訝的,因為他的名字念起來很像男性,一開始老師先講她的簡單背景及研究。

感想(感受):
老師今天有講他過去的背景及整個研究的起源,嗯!聽完覺得做研究很不容易,需要心思細膩永遠保持好奇及敏感度。

重點整理(認知):
簡單來說Kuhlthau教授的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ISP,是將資訊尋求行為的階段分為開始(initiation)、選擇(selection)、探索(exploration)、制式化(formulation)、收集(collection)、和呈現(presentation),在開始的階段,資訊尋求行為的工作在於確認資訊需求,及確認修正檢索主題;調查(investigate),即尋求一般主題的資訊;收集(collection),即收集主題相關資訊;完成(complete),即結束資訊檢索。

在這方面,Kuhlthau應用個人建構理論(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以描述個人如何建構他們遇到的資訊,該理論之最基本的假設為使用者,因為資訊需求不確定性所引起的疑惑與挫折,隨著檢索過程的推展,使用者收集到愈來愈多相關資訊,使這些負面的感覺轉變為有信心、很滿意和有方向感等正面感覺。

資訊尋求行為其實有很多中,老師的ISP是以完成任務為研究情境,還真有股衝動想把所有的資訊尋求行為找出來。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