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6

[維寧] 第十二週 非反應式研究

一、從事的活動(上課過程概述):
1.分享學習心得
2.上課:非反應式研究

二、認知上的改變(認知面):
1. 有幾位同學分享了各自的心得,感覺大家收獲都很多。
而我自己的收獲,除了學到研究方法外,我認為我最大的收獲是:「學習如何從錯誤中學習」。
因為我們的題目,在最後三天才發現完全不可行,然後全部重來。雖然聽起來真的很可悲,而且在那當下我也覺得很傷心、深受打擊。但之後回頭想想,我覺得我在這些犯錯的過程中,學到了非常多。除了因此多學到了一種研究方法外,在這過程之中遇到的困難(像是對很多東西定義都不了解、不曉得該如何去做、不知道該怎麼做等)也讓我也了解到:「凡事是要自己主動去找尋答案,而不是光靠別人給你答案。」,只是一昧地等著別人給你解答,倒不如自己試著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如何獨立思考跟判斷、學習如何獨自面對問題─我想這就是身為研究生,所要學習的能力。犯了錯無所謂,重點是你自己從這些錯誤中,學到了甚麼;因為每個人都是從挫折中成長,重要的是,遇到挫折要懂得站起來,而不是一厥不振。

我另外的收獲,是跟同組的朋友產生了「革命情感」。因為最後那幾天,我們三人全都犧牲了假日不斷地腦力激盪、努力地找出解決方法,並且彼此鼓勵、互相打氣(這大概是所謂的患難見真情?)。我想那段時間是我這學期最「痛苦」卻又最「甜蜜」的回憶。


2.上課內容:
(1). 非反應式研究:又稱非侵擾式測量、非介入式測量,指研究者不介入被研究對象的互動或行為、事件的資料搜集與測量方法。
(2).內容分析:為一種搜集資料及分析文本內容的技術,以系統化、客觀化的方式去探索文件內容的意義。
A.適用的主題:涉及大量文本的問題、與要研究的對象時空距離過於遙遠等。
B.編碼方式:
a.顯性編碼:對文本中可見的內容加以編碼,e.g.計算單一句子或單一字彙在文本中共出現幾次。
b.隱性編碼:又稱語意學分析。針對文本中隱藏的涵義(語意)內容去編碼。
(3)次級資料:指既存的、曾被蒐集過的資料,研究者易於取得。
e.g.政府統計資料、獨立研究者的非公開觀察結果。


三、活動的內容(行動面):
做完上次的質化報告,接下來我們要做量化部份的報告。而我們這組決定要做調查法。
希望這次能順利做完,並學到更多東西。


四、心得感想(感受面):
這學期的課程也快到了尾聲,感覺時間過的好快,不知不覺一學期就要過了。
而透過這堂課,我學到了很多研究方法,最棒的收獲是:除了學到理論外,我也能透過實際的練習,去學習研究方法。因為若只是單純地閱讀書籍去學習研究方法,其實真的很抽象,學習成效也有限。唯有透過實際去做,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
希望我能把我這學期所學到的,能應用在最後的期末報告上(還有未來的論文)...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