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4

[映竹] 第十二週 非反應式研究

    本週因為生理痛所以沒有辦法到課,看著同學幫我留的ppt真的是非常的懊悔沒有上到關於內容分析的部份,因為未來我也希望可以有機會可以用這類的方式去研究自己有興趣的題目,所以我試著利用課本最後面的問題回顧來做這章的自學活動。
  1. 哪種研究問題適合運用內容分析?
    涉及大量文本的問題(像是分析十年的雜誌)、研究主題不得不「保持一段距離」的問題(距離包括時空,歷史文件、)、用來揭露一些一般觀察很難看到的訊息
  2. 文本內容的哪四種特質要被保留並記錄在編碼系統中?
    頻度(某件事發生的機率)、方向(訊息在內容中的方向性,是正面或負面)、密度(在某個向度上的力度,像健忘的程度)、空間(研究者可記錄下的資料的空間大小)
  3. 研究者運用現有的統計資料時,要注意哪些信度上的問題?
    內容分析會有很多不同單位的資料問題,研究者需要注意到不同時間和不同作業人員再編碼上的一致性(甚至是同一份文本要不同時間編兩三次確保他的準確性)。
  4. 次級資料分析有哪些優缺點?
    優點是可以節省成本和時間;可以針對不同時間、團體進行比較;可以再製
  5. 為何內容分析研究者要運用數位編碼員,而這麼做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因為內容相當繁雜,可能單一研究者處理會有忽略的部份,需要多名不同的編碼員幫忙,也要注意到編碼員彼此間的一致性。
  6. 內容分析的推論上有何問題?
    研究者是否有能力分析他所蒐集的資料,內容分析可以得到文本中有什麼樣的訊息,但是無法揭露當初創造文本的人的意圖或是要對接收者傳達的訊息。
  7. 內容分析的分析單位為何?
    分析單位是研究者一次所要分析的文本量,像是一個政治活動就可以用報紙的一天或是一個議題為單位。
  8. 現有的統計資料有哪些問題?
    首先是研究者可能會發現資料變化很大,格式和過去的分析可能也與研究者所需不同,研究者必須重新組織這些資料,現有的資料以官方(課本上是寫大型科層組織)的資料最有效,這些資料對長期且跨國的研究很有用。
  9. 內容分析有哪三種效度的問題?
    1.研究者的理論定義與政府機關或組織所蒐集的資料不同時(像是要統計工作傷害,研究者的目標可能是不管輕傷舊傷通通都算,但政府的定義是以送醫的人數計算);2.以官方統計作為研究者有興趣的研究資料的替代品時(譬如研究者想以結婚日期和小孩出生日期對照來判斷是否奉子成婚,但是每對伴侶都有不同的考量,所以因為這些錯誤的標籤定義可能會導致錯誤);3.研究者未控制蒐集資料的方式時(就算是官方的資料也有可能因為人為原因而錯誤)
  10. 研究者運用現有的統計資料應該要注意哪些限制?
    要運用非強行介入的測量來建立時間順序,還提出另一種解釋相當困難;研究者只能運用調查研究的邏輯去找出變項之間的關係。
    雖然跟同學們上課的內容不是完全相同,但是自己自問自答再加上同學心得補充可以了解一些些基礎概念,還好大家的筆記都很詳盡: )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