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這次的課堂開始先為我們再次釋義了關於質化與量化研究的不同
量化 | 質化 |
|
|
但課本中也有提到一些相似性,是這兩種研究方法都包含
- 推論(infer)
推論是先有證據當作基礎,不管是數字形式或文獻資料,透過合理的判斷,而後導致結論 - 公開的過程和方法
研究者有系統的蒐集資料,雖然像是質化研究者很難有精確的研究設計,但是其實在研究的環節中會顯現出他們的方法 - 比較
資料分析的核心在於比較,社會研究者將收集到的、相關的資料加以比較 - 避免錯誤、有問題的結論、誤導的推論
→我自己覺得這個部份目前的我還很難做到,因為自我意識和經驗的不足,很容易對目前看到的理論做個人的結論,還是需要有人指點: )
這次的上課活動是練習open coding,可以看出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這也是研究最有趣的地方吧: )同樣一段話每個人的想法和看到的點都不同,每個人重視的地方都有很微妙的差異!
我整理的質化資料編碼步驟:
[感受]上週做的田野筆記我還沒有好好分析,但是這次的上課給我一些可以讓我分類的啟發,要在質化的資料找出資訊有一點困難,尤其是未來或許我們定的題目可能會跟實地的研究結果不同,可以幫自己的資料找出分類會幫助之後找出理論來佐証會更有意義,而不是自己茫然地看著筆記發呆 : ( 因為未來我們可能會用質化的方式去呈現自己的研究,希望自己可以更能掌握質化的資料,找出看似沒有規則的資料中的意義雖然是很痛苦的過程,但是結果往往可以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