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課對我而言,可真是另一次的突破尺度大挑戰。
本來以為 Foster老師的課堂練習只是說著玩或是拿來墊檔用的,沒想到一開始上課就很認真執行。大學時代念研究法都是拼命趕進度,從來沒有實作練習或討論,考完很快就還給老師了。Foster老師卻是言出必行,一上課就要大家討論並評鑑葉老師這篇文章的研究架構。當然,原則上用中文討論研究架構當然是一定要的且 稍微容易的,但要將討論的疑問或心得用英文說出來,那可真是比登天還難。為了回應Foster及美美老師的努力講解,此刻就在心裡出現了這樣的 OS (Oral Script):「只要有人舉手,我就相對地舉手用英文問一個問題或回應簡要的心得。」
就這樣,決定好「策略」強迫自己說英文之後,就和若涵討論了葉乃靜老師的文章並略做紀錄,同時並把看到的問題大概記錄下來。以前每次遇到要開口說英文的時候,我總要先想半天之後寫出來,等到開口就已經下課或錯過機會了,這次就把關鍵字確認英文怎麼說之後,就硬著頭皮東拼西湊了。還好老師都聽得懂我的瑪麗亞英語,也沒笑我問題問得傻或太簡單,反而是認真地逐一回應,讓我不但瞭解老師對於評鑑研究文獻的角度與觀點,又可以練習英文的聽說能力,過程雖然香豔火辣、緊張刺激,但收 穫真的很多。不過,我發現美美老師可能是每次Foster老師上課時最勤於發問的,我想,應該可以據此推論,每次上課收穫最多的人就是美美老師吧!(喂,到底誰才是學生啊!)
今天的課程重點在談理論與研究。首先老師提到社會理論的定義,是指濃縮或組織與社會世界相關知識及其如何運作的一組整合概念系統。社會理論有別於社會思想,社會理論是研究者對於理論的運用,社會思想則是精通理論者所提出的看法;而社會理論也不是意識型態(如市場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儒家思想等),意識型 態是提供必然性的解釋、未經檢證的、高度偏袒的封閉系統。老師以資訊行為理論為例,除了有定義(如Wilson所提出的定義:人類與資訊的來源、管道而產生的相關,包括主動與被動的資訊尋求、與資訊使用。) 之外,也對容易混淆的觀念加以進一步解釋(如資訊行為、資訊尋求行為及資訊搜尋行為的說明),進而發展出如庫爾梭(Kuhlthau)的資訊搜尋歷程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ISP)的理論模式。不知道是否是Foster 老師的精心規劃,這個模式怎麼跟寫論文或做研究的歷程有夠像。庫爾梭將主要資訊搜尋過程可分為:任務開始、主題選擇、觀點形成前探索、觀點形成、資訊搜 集、搜尋結束等六個階段。其中個人觀點的形成,是資訊搜尋成功與否的關鍵,故意義建構的認知過程是這個模式的重點所在。隨著感覺面由不確定到、樂觀、困惑 /挫折/懷疑,到澄清後逐漸有方向感和自信。當個人在想法面上能夠逐漸聚焦並在行動面上付諸行動時,到搜尋結束階段的時就有可能達到滿意而遠離失望的感覺。
接下來老師討論四個理論的構成要素,分別是假定(Assumptions)、概念(Concepts)、關係(Relationships)及分析單位(Units of analysis) 。假定是未經檢證的起始點或信念,以建立理論的解釋。而理論包含了關於不易觀察或未經檢證之事物的內崁假定與陳述。我們接受假定為必須的起始點,如關於人類本質、社會現實或特定現象的假定。假定時常是隱而為言明的,因此研究者加深其理解的方式就是根據理論來辨識假定。如以庫爾梭的ISP模式,老師提到Kelly所提出的個人架構理論,就包括以下假定:
1.資訊尋求的歷程,是基於使用者對於不確定的認知狀態。
2.資訊尋求包含主動建構的歷程。
3.資訊尋求是個包含認知、情意與行為等因素的整體歷程。
4.資訊尋求是個階段性進行的歷程。
至於概念,概念可說是理論的基石。就是以符號或文字所表達的一種想法,如π或高度(Height)。高度就是日常生活經驗中一個簡單的概念。使用高度這個概 念很容易,但要描述高的概念卻相當困難,因為這個詞有許多不同的用法。概念基本上由符號(字詞)及定義兩個部份所組成。就抽象的層次而言,概念的範圍相當 廣泛。如資訊這個概念會比高度這個概念較具體或抽象呢?再者,概念有不同抽象的層次,非常具體的概念常指日常生活中有形的物體或熟悉的經驗,至於較為抽象 的概念通常是擴散的、非直接表達的經驗。而社會理論需要有良好定義的概念做為基礎。另外,概念有簡單與複雜之分。簡單的概念通常只有一個面向,並且分布於 單一的連續體,如庫爾梭ISP模式中六個任務階段的想法或概念,就是簡單的概念。而複雜的概念有多個面向或許多次部份(sub-parts),老師同樣以 ISP模式舉例,複雜的概念就是三大經驗領域的概念或想法。在概念的最後一個部份,老師提到概念叢(concetp clusters)的內容。概念從事在理論中包含相關概念的集合,這些集合有一致性且相互補充。正好ISP模式可以說明概念叢的內涵。就是整個資訊搜尋的歷程(即為前面所提到ISP中簡單概念與複雜概念的總和)。ISP模式是相關概念的集合。概念叢試著表達資訊尋求歷程所涵蓋的幾個面向,也就是此歷程是以不確定性開始及持續的;經由幾個不連續的階段進行;以及歷經認知與情意上的經驗,並且包括具體的行動。
理論構成的第三個要素即為關係。 除了做出假定與提供概念之外,社會理論詳細指出概念彼此間如何相互關聯。一個概念可能與另一個概念相關聯,或是只有當概念與其他條件與其他概念整合之後才會有所關聯(如交互作用或偶然的關係)。哇,Foster老師真的很厲害,ISP竟然也可以一魚多吃拿來舉關係的例子。也就是在資訊搜尋歷程中,三大經驗 領域中的每項經驗,都會與六個任務階段中的各階段有所關聯。這就是學問做得深即可觸類旁通的最佳例證啊!在談關係時,由於許多理論都對變項的關係做了因果 的描述,也就是命題(proposition),因此必須了解命題的意義。命題是對兩個或更多變項間的特定關係做理論的陳述,以了解一個概念的變化是如何 由另一個概念的變化來說明。而當以實證的方式來測試或評估一項關係,此被測試的關係極為假設。經過對一項假設多次仔細測試後,便可以確立一特定的命題。老 師舉了三個命題的例子(又是從ISP來舉例,太強了!)。
1.ISP的探索階段與學生困惑的感覺兩者之間有強烈的關係。
2.ISP的觀點形成階段與學生聚焦的想法之間有強烈的關係。
3.在資訊搜集階段的學生活動,是由與相關資訊蒐集的有關的行動所組成。
而假設的例子如下:
1.很可能學生在探索階段的感到困惑。
2.很可能學生在觀點形成階段的想法將會聚焦。
3.可能學生在資訊搜尋階段的活動將會由與相關資訊蒐集的行動所組成。
沒想到平常掛在嘴邊,覺得說起來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理論兩字,背後就包括了許多複雜多元的組成因素以及相關背景知識,讓我對研究法愈來愈覺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希望接下來的課程,對於課本中的重要關鍵概念都能有對照實際論文進行討論或演練的機會。相信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加深我們對於理論的印象,同時也能間接訓練我們嚴謹的論文寫作或評析等相關能力。
[PS]神奇的庫爾梭(Kuhlthau)的ISP模式 2004年版,已從六個階段變成了七個階段。這張圖非貼不可,不僅是因為畫得太好且言之有物,對於Foster老師竟能一路套用舉例而且都不會感到突兀,真是一魚多吃的超級典範,讓我對他的崇拜,有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啊,:-)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
-
這樣也算實驗研究嗎? 本週的課程重點是實驗研究法。一開始美美老師再次提醒大家研究生應該如何記筆記。老師建議,寫大量內容的筆記時可以線性的方式記錄,也就是依事件的先後順序撰寫;但如果是範圍較小或是想要了解事件的輪廓或全貌時,可以用樹狀圖的筆記方式,搭配如FreeMind的方式呈現出...
-
(一) 課堂活動內容 1. 暖身練習:閱讀實驗研究法的摘要,將懂與不懂的概念分成兩組。 懂的概念:實驗組、控制組 不懂的概念: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獨立樣本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共變數、等組後測準實驗研究 2. 實驗研究的概念與內涵 3. 小組實驗設計練習:選一篇摘要畫出其實驗研究架...
-
Week 12 非反應式研究 非反應式研究又可稱作非侵擾姓測量或是非介入姓測量,亦即被研究的對象不知道自己被研究。而非反應式研究的類型有下列幾種,並說明如下: 1.非反應式觀察 亦即不干擾被試者的觀察,觀察的類型可分為下列三種: 物理證據:如觀察物品的損壞程度 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