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7

[柏堯]第二週 科學與研究

Week 2 科學與研究

認知面─研究概念的認識

這 次一開始上課,老師就用了一個新鮮的手法教學。原本在上課前就惴惴不安,始終以為老師會出一些很難的問題考學生,看看他們到底有沒有預習,結果並沒有,老 師讓同學在黑板上寫上三個不懂的名詞,讓同學上去分類,之後老師藉由這些名詞,讓我們了解這樣子的作法是屬於質化研究的範疇,並依序教我們該怎麼分類,分 類該遵循怎樣的邏輯,而碰到一些重要的名詞,老師也會直接解釋。上課的內容就由這些名詞延伸,開始提到了科學與研究的概念,這些概念我把它分為三個部份: 科學以內、科學以外、僞科學。

科學以內
1.社會科學研究取向有質化、量化。
2.inquire=magic
3.系統化的方法蒐集資料
4.實徵研究
5.科學界
特性:永遠保持客觀、系統性質疑、公正無私、研究結果共有主義、誠實
審查制度:peer review、blind review、double blind
6.是一種轉化過程:由假設、疑問,經過嚴謹的系統化方法,轉換為知識。
7.研究的態度:凡事存疑(美美)。 我:加上隨心所欲。

科學以外
1.傳統
2.個人經驗
3.權威
4.常識
5.傳媒
問題:過度概化、月暈效應

僞科學
1.未經過嚴謹步驟驗證的知識(如暢銷書、電視媒體)
2.未來科學(美美):超越五感以外的研究

行動面─一張張心智圖
經 過上禮拜的課程,老師提到心智圖軟體的使用,這提醒了我,必須將筆記做有系統的規劃整理,在那之後,我便強迫自己養成習慣用心智圖做筆記,我將每堂上課的 筆記畫成一張張的心智圖,回去看自己的筆記,除了比較美觀以外,果然概念容易釐清多了,拿來複習的時候也很好用。但我不習慣用電腦做筆記,總覺得閱讀電腦 的字體總是缺乏了那麼一點親切感,而且我在手寫筆記之中,有時也會用箭頭或插圖等天馬行空的方法,將相近的概念作連結,雖然電腦也可以做到,但那種觸感和 當下頭腦發想的圖像,我覺得是很難取代的。

情感面─壓力來了
第二次上課,已經覺得比較適應環境了,緊張與徬徨也比較少,但相對的...「排山倒海」的作業與閱讀卻向我逼來,不過我覺得日子過的很充實,對於課程的內容也感覺很興奮,像這次美美老師的課就讓我覺得很新鮮,更能集中注意,也提升了興趣。
接下來要煩惱的,應該就是該如何把這些作業、書本解決掉了。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