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3

[芳伶]社會科學研究法(七) 2008.10.29 Field Search

知識面
今天上課的主題是Field Search,主要如下:
1. 實地研究法,或稱民族誌、參與觀察研究,實地研究的基礎是自然主義,其包含了在自然情境中觀察一般事物,而非在設計的、發明的、或研究者創造出的情境。
2.實地研究者研究那些在某區域或某場所的人,通常也有研究一些不定型的社會經驗,不固定在某種地方,但其密集的訪談和觀察是唯一可以進入此種經驗的途徑。民族誌(Ethnography)來自文化人類學,Ethno表示人或民俗,而graphy為描述某件事,因此民族誌就是描述某種文化以及從原始的觀點去了解另一種生活方式。 民族誌對文化的假定: (i)可觀察的表現於外的行為;(ii) 不可觀察,但可詮釋的社會意義系統。
-文化是一群當地人的共同思想。
-社會意義:一群人對現象的共同理解,相較於字典意義或字面上的意義,社會意義是所謂"圈內人(insider)"對現象的理解。

3.選擇研究場域而後進入
(1)在選擇實地時有三個相關因素:資料的豐富性、不熟悉程度、和適合度。實地研究的初學者應該選擇一個不熟悉的場域,因為在新的場域必較容易看到文化事件和社會關係。
(2)進入場域,讓場域的人們習慣研究者的存在,除了研究技巧,還需要很多人際技巧。實地研究要在圈內找到一個位置,被社群接受成為圈內人。老師舉了葉乃靜老師的例子,他實地到原住民部落居住了一個月,也不是一開始就和那邊的原住民非常熟識,而是每天都在部落中走讓大家都認識你,之後與酋長的相處,而融入了他們成了圈內人,進行民族誌的調查。
(3)注意事項: (i) 培養研究和人際技巧;(ii) 適度揭露研究,但不要提供太多;揭露研究指的是對被觀察者揭露

4.進入實地後
(1)呈現自我,比如說在實地裡該如何穿著,最好是尊重自己也尊重被研究者。不要過度盛裝而侵犯他人或被排除在外,但也不一定要模仿被研究者的衣著打扮。
(2)研究者即研究工具,要經常reflect、自我觀照、反觀、省思等。
(3)建立關係:魅力、信任和同理心

5.觀察和收集資料
(1)質化研究的觀察:觀察實體現場、人、突發事件、現場的節奏實體環境(physical setting)
如場域的安排影響師生互動方式 -- 例如之前的教室會使Foster老師採用演講式的教學,現在的教室則無形中鼓勵老師用討論的方式上課
(2)觀察(observation)和推論(influence)觀察具體事實,研究者進一步從觀察產生推論,進一步由訪談來證實研究者的推論。
(3)田野筆記的類型:隨手筆記(jotted notes)、直接觀察的筆記(用時間來做key )、推論筆記、分析備忘

6.離開實地:進入和離開場域,要慎選時機。也要注意處理分離的情感因素。
7.研究者必須要保持著新鮮的態度去看待事情,這是研究者的基本訓練。

認知面
1. 了解質化研究的觀察重點和量化研究最大的不同
在於質化研究觀察自然情境;量化研究觀察設計的/控制的現象。質化研究講求意義解讀 (事件的意義,非研究者的解讀)

(1)量化研究:實驗與觀察 設計問卷,為研究者的設計,訂定的問題觀點
(2)質化研究:在自然情境場域中,素描當時發生的現象,研究者只是去記錄受研究的樣本在自然中的反應,所以是沒有研究問題,沒有既定的,先有概念。在觀察現場將framework找出來,並產生想法。所以質化研究的研究問題是開放的,沒有預設觀點的研究問題,沒有假設的。
 -例如:想要知道學生為什麼會生氣。質化研究是在自然環境中去觀察;量化研究可以設計問卷去收集資料。

行動面
今天討論出了5個題目,並大家分成小組去各自進行討論,今天下課後,我們小組就針對我們的題目『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qualitative method that have been used in LIS?』開始討論,討論過程中發現的好像研究的範圍過大,因為如果光是LISA資料庫就有上千筆的資料,而且有些資料受限沒有全文,摘要也不一定會列出研究的方法,所以我們加了研究限制並訂出我們要去找哪些資源。

感受面
今天也是馬拉松式的上了4個多小時,這個星期比較習慣Foster教授上課的方式,訂出題目了,之後要在11/24把poster做出來,真的有點趕說,但是相信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定會學到很多,無論是做研究的方法或是訂出關鍵詞,去哪裡尋找資源,檢索策略都會有所獲得的。

沒有留言: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