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面
ch 6.7.8質化與量化
- 假定(assumption)是作研究的基礎
- 假設(hypothesis)
科學哲學,人為什麼要做研究?
研究概念->研究基礎
※ 知識是怎麼來的:
1. 歸納法(inductive method)-透過觀察而來的結果
2. 演繹法(deductive method)-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可操作的變項,再去蒐集很多的樣本,做數學上的統計。
※偽科學的特質 :被主流科學不能接受的
(1) Use of vague, exaggerated or untestable claims
(2) Over-reliance on confirmation rather than refutation
(3) Lack of openness to testing by other experts
(4) Lack of progress
(5) Personalization of issues
(6) Use of misleading language misleading文不對題
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Pseudoscience
1. 測量
(1)用數字測量要研究的物件,最重要的是研究的儀器instrument要設立出來,如cm m g kg
不同的時機用不同儀器,工具和標準要制定出來,符合內部效度
※ 測量的工具無法反映要測量的物件的特質稱為「內部效度」
※ 國中學生學習成效與資訊素養的關係-以中部4縣市為例,但無法以這4個代表全台,樣本數不ok,城鄉差異,為過度概化,亦為「外部效度」的問題。
(2)分類:歸納與命名
編碼員之間的一致性:至少需70-80%
2. 樣本:取樣,會有外部效度的問題
3. 信度(reliability):可靠或一致。指的是在同樣或類似的條件下,同一件事可以重複或再次發生。如量體重
4. 效度(validity):真實性。指的是一個有關現實的想法與與實際狀態契合的程度有多少。
行動面-分組討論報告
今天上課,老師讓我們各組討論,並報告各章的重點,而且最後列出10個最重要的名詞,與不懂的名詞,看到這些名詞,透過這些名詞可以讓我們更快抓到課本中的重點。並可以針對這些自己不懂的名詞,趕快去了解。雖然只有短短3小時的課,但覺得學到的很多,是一種不同的體驗。
感受面
老師說除了學會知識外,還要去操作、鑑賞並累積經驗。知識讓我們具備有作研究的基礎,也是有限的。但是實際上會碰到什麼問題,要實際去操作才會知道,存在許多的不一定,並經由這樣的過程不斷豐富自己的鑑賞能力與經驗,這是一個難得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